6起无声之讼、1份司法建议、百人反诈宣讲
通州法院让残疾人“听见”法治之声
“轻松获得高薪工作的机会,你会参加吗?请手语老师帮忙翻译一下……”会场里人头攒动,江苏南通通州法院的法官正在为百余名听障人士进行精准反诈宣讲。举办这场活动的初衷,还要从一个神秘的“保险箱”说起。
贴心“女儿”海外邮寄“百宝箱”?
“亲爱的,我可以认你做妈妈吗?我现在困在阿富汗,想到中国投奔你。我身边有一只装满金条和美元的保险箱可以邮寄送给你,但是需要手续费……”家住通州的听障人士王某是一位独居老人,平时与子女交流少,在所谓外国“女儿”的糖衣炮弹下,自2019年起通过微信频繁向对方进行多笔转账……
“女儿啊,我实在是没有钱了。”一次次的汇款让王某掏空积蓄,无奈地跟外国“女儿”坦白现状。
“妈妈,保险箱已经在海关清关了。你再想想办法吧,保险箱里的金条和美元都是你的了。”在“女儿”的反复游说下,王某先后找到5位听障人士朋友累计借款超百万,并按照“女儿”指示将钱全部汇往境外。
直到神秘的保险箱始终没有从海外运来,大家才发觉系骗局。深感王某还款无望,5个朋友因借贷纠纷将其诉至通州法院,6起无声之讼正式立案。
当事人双方都不会说话怎么办?
拿到案件,法官徐淑华和助理第一时间阅卷梳理案情。由于当事人双方特殊情况,加之几人不认识字,文字沟通理解有障碍怎么办?怎么能无障碍对话交流?如何更好维护双方权益?
庭审当天,为保障审理效果,法官请来了专业手语老师担任沟通“桥梁”,邀请区残联工作人员旁听确保公开公正,同时自己放缓了语速、加上肢体语言,在手语老师的翻译配合下,有条不紊花时间理清了7人间的借款账簿。
“聋哑人的朋友来之不易,即使是刚见面都会有莫名亲切感,所以我母亲才毫不犹豫答应王某的求助,将几十年血汗钱借给她。”“我母亲也是被骗了,希望大家不要因此反目成仇。我们就是砸锅卖铁都会想尽办法偿还借款,大家放心!”看到这份难得的情谊,法官趁热打铁,分别与原、被告面对面沟通,一边普及借贷法律知识,一边分析利弊、商讨解决办法。多轮沟通后7位听障人士达成分期履行的调解方案。
为什么不再多做一点?
案子调解结束,但能动司法不止。
通州法院民一庭在总结该案时,敏锐察觉残疾人群体由于身体缺陷,在生活中存在障碍,尤其是听障人士之间相互信任,普遍反诈骗安全意识不高,处理涉诉纠纷意识不强,绝不能让他们再因被骗而流泪。因此,法院便向通州区残疾人联合会发出一份司法建议,提议进一步增强听障人士群体反诈意识,保障残疾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
通州区残联收到建议后立刻回函,并牵头组织了一场百人“平安守护、助残反诈、守牢残疾人的‘钱袋子’”防骗宣传专题活动,用实际行动落实司法建议。法官在反诈宣讲中,向在场残疾人朋友们分享了这6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呼吁大家增强警惕、仔细甄别,守好血汗钱,学会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司法为民润物无声,建议回响掷地有声。近年来,通州法院持续提升无障碍诉讼服务质量,为残疾人集体开辟绿色通道,同时针对审判过程中涌现的突出问题,制发司法建议“抓前端、治未病”,确保“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通讯员:季燕、王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