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南通市海门区海门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 黄华君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8年来
2020年初,辖区某重工企业的船舶作业时侧翻,三名工人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后,三名死者的近百名亲属齐聚企业讨要说法。黄华君闻讯到场,分别对三位死者的亲属进行交流,表示一定全力主持公道。经调解,双方达成一致。
多年来,黄华君始终坚守在调解一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法理情”融合,努力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妥善化解各类纠纷。由于他处事公道正派,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海门街道的老娘舅”。
街道上两家人找到黄华君,请他评评理。原来,两家人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下的当事人卖早点,每天起早干活,楼上的当事人常被吵醒,于是用半夜开电视、拖桌椅等方式报复。黄华君采取“场景模拟法”和“换位思考法”,让两家人交换住所,体验居住。最终双方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在调解实践中,黄华君总结出调解工作“三件宝”,即“多动嘴”“勤跑腿”“热心肠”;并归纳出“三心两意”调解工作法,即“公心”“耐心”“初心”和“诚意”“善意”。
三十多户村民与承包户产生纠纷,两名年轻调解员劝说无果,找到黄华君寻求帮助。在了解事情原由后,黄华君提出双方都能认可的调解方案,纠纷得以化解。
调解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队伍,黄华君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教方法、传经验、带队伍。为带好队伍,他采取集中学习、岗前培训、案件研讨、季度考评等方式,提升调解员专业技能,带出了86名骨干调解员。在他的带领下,街道调解队伍日益壮大,涌现出“老张通解室”“纠纷我来解”等一批调解品牌。
“和调解战线上的先进模范相比,我做得还很不够。矛盾纠纷无小事,调解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将为之奋斗一生。”黄华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