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用到网络,我们上网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不要点击突然跳出来的不明链接。”“不经过爸爸妈妈的允许,也不能填写我们的个人信息。”……
这是11月3日海安举办的青少年网络保护情境微课堂上的一幕,海安海燕女律师公益服务团团长李进玲走进海安市实验小学,以沉浸式的互动问答、剖析式的案例分析,一步步引导学生寻找自我网络保护的“最佳答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今年来,为提高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海安市法宣办、市司法局协同多部门共同发力,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护苗”行动,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网络“晴空”。
多方送学 “学法课堂”触手可及
“文明上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阵阵宣读《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倡议书》的稚嫩童声从海安街道西楹社区的会议室里传出。
“筑牢网络安全 守护你我‘童’行”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专题宣传活动正在这里进行,海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山来结合当前网络现状,通过图文演示、视频展示的方式,面对面向孩子们普及如何辨别网络陷阱、预防网络诈骗、安全文明上网等网络安全知识。
海安市检察院的检察官作《学会自我保护 做网络世界合格小公民》的讲座,帮助青少年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市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以案说法,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告诉大家,网络安全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号召学生们争当网络安全宣传员,积极向身边的亲友做好宣传,为网络清朗做出一份贡献。
让学法“触手可及”,“法治副校长”们走进全市各所学校,送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题讲座、学法课堂,学校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黑板报等营造浓厚的网络安全宣传氛围,让“网络安全”随处可见,倡议学生们正确认识、合理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鼓励学生人人争做网络文明的宣传员、示范员。
亲身体验 “沉浸课堂”收获多多
“在网络上辱骂他人是不对的,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小小“审判长”在“庭审”结束后说。
海安法院高新区法庭的开放日,以“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为背景内容,孩子们积极认领了“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角色,进行了一场模拟法庭,亲身体验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宣判等庭审全流程,深化对网络暴力危害的认识,感受法律的威严和神圣。
“请家长们与孩子共同观看《护苗网络安全课》,采取情境模拟等形式引导孩子参与学习。”海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南屏幼儿园综合运用幼儿园公众号、班级群等多种网络传播手段,深入开展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等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倡导家长以身作则、亲子共学,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形成家园合力,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用网环境和健康,更好地撑起“保护伞”。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采取情境微课堂、模拟法庭、主题班会、亲子互动学法课堂等不同的“沉浸式”体验课堂,辅之绘画、手抄报、视频等形式,丰富未成年人学法途径和内容,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筑起更有力的法治屏障。
从“听”到“讲” “翻转课堂”入脑入心
在海安市“童声里的法治”主题活动之“法治故事我来讲”比赛的决赛场上,围绕“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网络沉迷”“网络安全”等主题的故事就有5个,学生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身边发生过的案例,提醒现场的观众们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养成文明用网、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
在城南实验小学,五年级的顾予泽为大家演讲题为《为奥特曼充值的小明》的故事,故事中的“网瘾少年”来到大家的身边:小明沉溺于虚拟的游戏世界,从“奢华大礼包”到“传奇坐骑”的,充值上万余元,最终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围绕“我有没有这种情况?”“假如是我应该怎么做?”“如何避免这种结果?”等问题,带动学生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切实提升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从“下面听”到“上台讲”,从“一人讲”到“大家谈”,海安推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从“被动”走向“主动”,鼓励未成年人走上讲台,通过讲述法治故事、分析身边案例、阐述个人观点等形式,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网络安全风险,加固自身“防护罩”,争当“净网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