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41岁的女辅警调整了岗位,这事再正常不过。
2017年,她加入警队,在南通市海门区四甲派出所户籍窗口帮群众办理业务。2019年6月,所里图侦辅警位置空缺,领导安排她补上“空位”,大家一致同意,理由是“她坐得住,办事还靠谱。”
刚上岗那会,她问过自己,人到中年,中专文化,这活听着挺“高级”,自己能不能干好?一个办公室的民警宽慰她,就是看看监控,并不算复杂。
慢慢她发现,“看监控”还真是门学问。刚开始,全镇800多个监控点位总让她犯迷糊,到后来,两个点位之间,开汽车多久,蹬自行车多久,走路要多久,她都能脱口而出。
她知道,把监控看好,把人找对,就是给民警搭把手,给群众解了忧。
村民张先生放在车里的8000块钱夜里被人摸走,她循着轨迹跟踪,通过观察摩托车的特征,断定嫌疑人在中途更换了“行头”,试图躲避侦查。
但这点“把戏”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当晚,嫌疑人就认了栽。
都夸她心细眼尖,有一回闹的“乌龙”,她自己却记得深刻。
去年冬天,通吕运河沿岸的六户人家,一夜之间圈养的鸡鸭鹅全部失窃,两只山羊也未能幸免。主家急,民警急,她心里也急。
案发现场周围点位少,夜色笼罩着村庄,监控画面模糊不清。她盯着屏幕一整天,眼睛酸涩,依然没有收获。第二天傍晚,她注意到有辆三轮车经过,车上载了只“羊”。
她难抑激动,跑去告诉领导,办案队的同志们摩拳擦掌,当晚全部留在所里加班。
等民警找上门,才发现开三轮的兄弟俩并非嫌疑人——车上的也不是羊,是两只收小麦的白色塑料桶横竖叠在一起。
大家安慰她,天黑看走眼,这事再正常不过。晚上她回到家,过不去心里的坎,推出电动车,又开回所里。
凌晨3点,耳机里传来狗吠声,紧接着画面中出现两个男人,一前一后,怀里抱着鸡和鸭。
这回错不了!她心里亮起曙光,从乡间泥土路跟到运河水路,从四甲镇跟到通州区,最终锁定二人藏匿地,警方很快将他们顺利抓获。
干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这个女辅警不一般,侦查能力老道,干劲比年轻人还足。她说,自己的性格不允许她“躺平”,何况群众都盼着事情有着落。
前不久,镇上加油站里,一辆电动车停了一天一夜,车主人不见踪影。她听处警民警讲,车主是个七旬老汉,从如东到海门走亲戚,迷了路。
她赶忙去调监控,老人行迹不定,一会向西,一会折返,摸不准下一次会出现在哪个路口。
她明白,多一秒等待对亲属都是煎熬,所幸一路跟到222省道,发现了已经累倒在路边的老汉。家属赶过去接回老人,又专程回到所里,握着她的手连声感谢。
“干事要将心比心。”这句话她常挂在嘴边。碰到有老人小孩走失求助的,她加班加点,也要把人找到。
她说,自己的父亲早年得了脑梗,成天担心他出门找不到家,这种心情,她很理解。
所里有个荣誉室,数十面锦旗金光熠熠。一眼望去,其中难寻她的名字。她不在意,知道有自己的一份力,心里就很自豪。
问她为何能保持工作热情。她说,干工作就像赛跑,跑的时候会很累,但赢了,就很开心。
4年间,她“赢”了很多:协破案件126起,三伏天整整一个礼拜,她带着驻村辅警下乡勘察,帮助全镇22个村居新增监控点位200余处。
更重要的是,辖区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安全感根植在辖区老百姓内心深处,乡镇处处“枫”景宜人。
一个“半路出家”的女辅警,在不惑之年干出了职业生涯最高光时刻,这事并不寻常。
她叫施凤燕,是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四甲派出所图侦辅警,2022年“海门区公安局十佳辅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