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君,1949年参加革命,在部队工作33年,参加过抗美援朝,退休后一直热心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2003年他牵头成立了“开·心锁”民调小组,开启了长达20年的“老娘舅”工作,参与调解居民矛盾1729件。耄耋之年的他仍不知疲倦,初心不改、发挥余热,成为社区“法律明白人”中的一员,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普及法律知识。
风雨无阻 定期接待来访者
在虹桥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有一间阳光房,这就是“开·心锁”的工作室。每周二上午是“开·心锁”民调小组在虹桥公园里定点接待的日子,陈慕君会早早地来到他的“一居室”,20年来风雨无阻。“陈老,楼上漏水到我家,找了好多次都不承认,我该怎么办?”家住虹桥新村的张大姐求助道。“妹子,别着急,先跟我说说怎么回事……”居民矛盾类型多样,有停车纠纷、漏水矛盾等等,陈慕君会站在双方角度,劝解居民矛盾,有过委屈,挨过打骂,但他坚信没有解不开的心结,用坚韧与关爱融化了一道道冰墙。
理法结合 精准化解争议点
“这个纠纷的症结在于没有好好沟通。”陈慕君与社区律师讨论着。家住虹桥新村的两位老邻居因为楼下搭雨棚影响楼上晾晒闹红了脸。他们找到陈慕君,要求评评理、想想法子。经过多次走访与调解,他了解到老旧小区改造中,原本的违章平台被拆除,一楼住户担心楼上坠物,才搭建了雨棚,但安装得稍高,影响了二楼独居老人晾晒,引发了矛盾。找到症结后,陈慕君迅速组织“开·心锁”的成员们一起劝说:“一楼住户要体谅二楼独居老人,楼上住户也要注意不能高空坠物。”同时也对雨棚安装的法律规定和高空抛物的法律后果进行了宣传,最终解开了双方心结。老旧小区改造期间,“开·心锁”成员们成功调解矛盾7起。
发展壮大 基层治理齐参与
“我的初心就是服务,矛盾调解是群众需要的,是维护街邻和谐的润滑剂,别人不愿意的,我更得上!”这是陈慕君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虹桥新村属于老小区,房屋漏水、房屋租赁等纠纷时有发生,在他的引领下,“开·心锁”民调小组应运而生。目前已有成员49人,党员13人,举办普法活动500余场,大大提升了居民的法律意识。解决纠纷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简单粗暴地判定谁对谁错,因此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心锁”从情理层面、将民主与法治相结合化解矛盾。建设模拟法庭、“听证会”,全员参与、各抒己见。为更好地服务居民,结合“5680”党群服务网点建设,“开·心锁”在原先的纯居民力量中又融入了社区律师、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等专业力量,组成了一支更强大的“老娘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