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爷系孤寡老人,原本由姐弟俩轮流照顾,但在2011年拆迁安置过程中,三人因房产分割问题闹出许多不和,之后便断绝了来往。今年以来,杨大爷已多次住院,无儿无女的他感到身体大不如前,开始担忧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
社区网格员通过日常摸排了解到杨大爷所处困境后,积极发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前哨作用,联合社区调解员及时介入,组织三方进行调解,最终就杨大爷养老及房产分割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近年来,崇川区幸福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网格+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力争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构建多元化体系 筑牢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屏障
依托“老张通解室”、“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网格党群服务站”等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了由专兼职调解员、驻村律师、“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人员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共同推动辖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将调解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网格。调解员、网格员每天围绕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物业管理、劳动争议、侵权损害赔偿等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集中排查,今年以来幸福街道共排查了解各类矛盾纠纷和居民诉求400余起,其中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重点线索问题20条,并及时调处化解,切实把问题解决在网格内,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厚植专业化力量 提升网格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全面总结调解经验,持续提升调解水平,吸收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基层法务工作者等16名人员,形成一支本领过硬、甘于奉献的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技能培训+案例分析+定向培育”的方式,完善专职人民调解员培训体系,针对矛盾纠纷调解实际需求,对《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等法律知识进行培训,重点解析婚恋情感、分家析产、老人赡养、物业权益等方面法律知识,提升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幸福街道共组织调解员进行了4场有针对性的培训,助推队伍实现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双提升”。
健全常态化机制 增强网格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建立“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公调对接”等工作机制,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由“等群众来访”到“替群众代办”的工作思路转变,打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加大摸排见底力度,实行滚动摸排,准确把握辖区各类矛盾纠纷,对苗头性纠纷及时沟通疏导,确保矛盾纠纷吸附在一线、化解在源头。针对突发性、群体性、疑难性矛盾纠纷的成因及其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调处应急预案,确保关键时刻疑难重大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切实增强网格矛盾纠纷化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