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如东县双甸镇高前村:“五调”融合 激发矛盾调解新活力
2023-10-20 14:37:00  来源:交汇点

  近年来,南通市如东县双甸镇高前村强化法理、网格、德育、智慧、援法议事与调解工作融合支撑,推动调解队伍专业化发展,打造专业法律队伍与人民调解深度融合,强调优化基层调解资源配置促专业化,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法调融合 擦亮基层治理“幸福色” 

  高前村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的工作思路,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优服务,群众合理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构建起了专职化、多元化、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大调解的新“枫”景。走进高前村“一站式”受理平台中心,映入眼帘的就是人民调解咨询办理处,由政法专干坐班,实行矛盾纠纷收集受理第一人的首位负责制,第一人负责将矛盾纠纷上报、处理的情况跟踪反馈、跟踪结案,确保矛盾纠纷彻底化解。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调解模式建设,依托微信、苏解纷等平台,通过线上调解、电话调解等形式受理、指派、调解矛盾纠纷,为当事人提供个性化调解方案,提升纠纷化解的高效性。

  吸纳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乡贤、退伍军人、退休党员等充实调解力量,组织参加专项法治培训,充实调解知识储备,提升调解艺术和调解技巧。依托“高前话事”建成“如东县双甸镇高前村通解室”,搭建“1+2+3”网格解纷工作架构,由村书记薛建明任首席调解能手,组织网格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等开展“枫桥经验”入网进格主题宣传活动,深入群众推介“网格解纷”工作,放大“高前话事”及“通解室”品牌效应,壮大“网格解纷”工作合力。推动纠纷排查工作常态化,切实开展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专项排查,定期会同镇调委会分析研判矛盾纠纷情势,及时掌握线索,防止矛盾激化,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化解“闭环”运行。

  网调融合 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 

  针对农村矛盾纠纷“小、杂、烦”的特点,立足抓小、抓早、抓苗头,高前村依托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网格+调解”治理新模式,积极践行“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双员联动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微网格治理新途径,全村划分10个综合网格,3个专属网格及22个微网格,实行“排查+化解”责任共担、问题共解,提出“一听二问三寻四断五结”工作法,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整合两委干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调解员、骨干党员等各类干部、志愿者,打造“社会共治圈”,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路”,让基层干部真正“沉下去”,为群众提供有温度的参与感。

  高前村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网格“活地图”优势,将人民调解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调解技巧培训、入户走访等活动,由社区民警、村调解员、网格员等深入田间地头,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治安隐患进行深入排查、联动处置、及时化解。以网格员日常巡查为契机,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访等方式,及时掌握苗头隐患,建立排查台账。另一方面划分层次,将网格内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分为简易纠纷、一般纠纷和复杂纠纷三个层次,分别由网格、村、镇三个层面进行调解,大大提高了人民调解工作成效。累计共走访排查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等3500多户,收集问题150余个,解决问题130余个,切实解决了一批突发和历史遗留问题,有效预防和化解了矛盾纠纷隐患。

  德调融合 塑造基层治理“同心圆” 

  注重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在村民中开展文明新风户、“高前好人”、“五好家庭”等系列评选和“晒家风、晒家训”征集活动,涌现出一批文明新风典型。定期开展高前“道德讲堂”等活动,面向“两委”干部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培训学习,确保村干部带头学法守法尊法用法;面向企业,开展消防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讲座;面向老年人开展反诈骗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法制图书亲子绘读、家校村联动综合普法竞赛等活动。不断扩大“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队伍,不断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严禁辖区内有暴力、黑势力发生,营造邻里之间和谐文明的乡村氛围。

  在矛盾纠纷调解中首先把“德”性教育放在重要的为止,充分发挥道德引领作用,本着“以德服人,依法调解,德育民心,构建和谐”的调解理念,调解工作中“以德释法,依法调解,德法相济,化解心结”,引导调解员善用好风俗好传统,运用道德约束等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大力宣传传统美德,抵制农村传统陋习,倡导公序良俗,助力构建文明乡风,通过树德、摆事、讲理、析法一系列举措,实现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化解纠纷的目的,筑牢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智调融合 共绘基层治理“风景线” 

  坚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乡村治理智能化建设,在线治理村级事务,并与线下网格融合,提升治理能力。近年来,高前村投入近百万建成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提升村级事务远程管理服务能力,推动实现线上诉调对接、点对点接访、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普法教育等功能;配套建设智慧网络,通过铺设64个治安探头、采集信息等基础工作,建立村综合治理数据库,实现主干道全覆盖,易发事故点多覆盖,重点人员常关注,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建成以来,“前哨”接待来访群众289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68起。同时已为网格长配置全要素网格通5G手机、巡查电瓶车等设备,以村域治理现代化服务平台为依托,密织综治网络、发挥网格员和党员巡查队的作用,发现矛盾及时上报,创新乡村治理,强化社会治理,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为打通矛盾纠纷非诉讼化解的“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掌上随时随地咨询、申请,高前村网格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下沉到各个网格,合力推广“苏解纷”。工作人员为实名认证后的村民详细介绍“苏解纷”在线申请解纷调解等功能,并通过现场模拟,更加直观地让村民感受到使用“苏解纷”的便利。

  援调融合 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高前村以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依托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载体,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村务协商格局,专门成立了“援法议事工作室”,打造村民“援法议事”的新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援法议事”与人民调解工作契合点,构建以“阳光评议+法律服务+议事协商”为“职能杠杆”的增效调解工作机制,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提供了坚实保障。

  首先明确“援法议事”调解的受案范围、责任主体、议事规则、流转路径、服务标准等工作细则,形成“普法宣传前置、法律服务保障、议事协调托底”的联动工作机制;同时依托“援法议事工作室”,让“援法议事”调解阵地向网格延伸,做到“事在格中议、结在格中解、理在格中讲”,凸显“援法议事”调解的规范性、高效性、便捷性。组建由村“两委”、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乡贤能人、群众代表、镇政法部门、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为主要力量的“援法议事”专家团队伍,充实人民调解力量。通过网格走访、人民调解、法润民生群等多渠道收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召开“援法议事”联席会议,为乡村社会治理出谋划策,着力沟通解决村民的烦心事,共同讨论解决集体难题,有效提升村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