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兴东街道:打好“网格”组合拳,兜住食安底线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除了常规的婚丧嫁娶之外,满月酒、寿酒之类的农村家宴数量及规模逐年攀升,而食品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南通市通州区兴东街道陆扶桥村积极探索网格+模式,将食安建设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平台,进一步扎牢食品安全防护网。
完善网格队伍大力宣传食品安全
依托网格队伍,组建并确立食品安全协管员,以每日巡查为契机,通过印发宣传知识小册子,画报等多种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送到基层,让所有老百姓了解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知识,理解和支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常识。
夯实网格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压实普查建档、日常监管等工作,落实有宣传计划,有内容记载,有食品安全科普站等“六有”标准,通过食安联创平台,对农家宴水源,环境卫生,原材料索证索票等方面严格把控,上报发现或接到有疑似食品安全事故、食源性疾病报告。各网格确立包保干部,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上维护各包保主体,并按季度进行督导、整改,切实保障广大村民的食品安全。
加强网格培训延伸监督触角
农村流动厨师年龄普遍较大,文化层次低,未经培训,不能回答简单的食品卫生问题,还有未取得健康证明。针对此情况,陆扶桥村总网格长李春峰每季度邀请兴东卫生院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季度性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与民间厨师培训,努力提高举办者与参与者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广大自办宴席人员报告的自觉性,确保宴席符合卫生要求。此外,总网格长李春峰设置有奖举报电话,并将有奖举报传单发到农村家家户户,确保群众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后可以立即举报,一旦查实将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并保护举报信息。
下一步,兴东街道陆扶桥村将持续围绕食品安全,创新实施“网格+食安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优秀网格员“前哨”作用,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建设工作,实现利用小网格撬动食品安全大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