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高新区隆政街道加强内部资源协调,积极推进法律服务窗口前移,创新法律服务内容和方式,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难点痛点”,以法律服务链串联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政策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精准做好中小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
创建“枫桥式商会”,“点对点”对接零距离
设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商会贴近企业的优势,将服务端口前移,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精准的零距离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便利化的运行模式和调解机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整合律师、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会同商会开展法律志愿服务行动,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宣讲、法律咨询释疑、法治体检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火墙。充分发挥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建立矛盾化解快速反应机制,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涉企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确保预防在先、化解在前。指导商会调委会及时发现和处置涉企纠纷,截至目前,调解涉企矛盾纠纷14件,涉及金额千万余元,有效维护各方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经营和创业法治环境。
“服务团”纾困解难,“结对式”建库全覆盖
隆政街道中小微企业众多,不少企业缺乏专业法务,但法律咨询需求十分旺盛。街道充分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扎根基层、“靠得近、叫得应、来得快、帮得上”的优势,组织力量成立“法治体检服务团”。同时联合经济发展部门,通过线上线下沟通,全面征求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梳理出合同违约、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工伤认定、法律培训等法律需求,服务团成员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主动认领服务企业,“一对一”开展法律服务,帮助企业精准施策,助力企业行稳致远。截至8月下旬,服务团共开展法治体检30余次,帮助处理各类民商事纠纷9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万元。
“隆晓法”持续发力,“保姆式”服务全天候
隆晓法公益服务团立足辖区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着力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法律助企服务提质增效。联合公安、法院等部门建立个案现场指导、类案分析研判机制,形成“全覆盖、全领域、全天候”的助企网络,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倾力打造覆盖辖区100余家中小微企业的“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辐射圈”。针对劳资纠纷隐患、债权债务纠纷、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等企业关切问题,总结“定制版”法律服务礼包,力争实现“一企一访、一企一议、一企一策”。
下一步,海安市高新区隆政街道将充分发挥商会、服务团在基层治理、行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法律服务,着力化解矛盾纠纷,让辖区内中小微企业办事能“找到门”,发展能“找到路”,解决困难能“找到家”,助力企业健康成长,为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