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司法行政的“老伙计”
他是百姓眼中的“知心人”
他是基层调解的“领路人”
......
“谁家有事解决不了,找他准能解决好。”村民们对他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能力赞不绝口。邻里纠纷、用工纠纷、合同纠纷该找谁帮忙维权?在启东市合作镇,大家总会想到袁必超和他的“袁”法议事工作室。袁必超常年奔波在乡间田野,为了能让大家第一时间找到他,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并给每家每户都留了联系方式。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桩被认可的案件,这几年收了有60多面,这是百姓对我们工作室最大的认可,也是我这个老头子再干下去的动力。”
袁必超是合作镇司法行政战线上的“老人”了,2013年他就到合作镇从事调解工作,2017年退休前夕,领导询问他退休后是否愿意继续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一口答应。
家人得知后曾苦口婆心劝说:“调解是个苦差事,有做不尽的琐事、难事和麻烦事,你年纪大了就别再参与了。”但袁必超在退休后的第二天就来到单位主动请缨,后来还成立了“袁”法议事工作室,继续为他热爱的调解事业贡献力量。
坐上小板凳
竖海村村民租用的婚宴厅发生火灾,从而与婚宴厅的负责人产生纠纷,袁必超与专业人员一起勘察电线线路和现场监控,了解事故原因,进而开展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致。
二效镇村彩钢棚顶拆除导致的意外死亡纠纷中,他及时赶赴事发地点疏散围观群众、劝导死者亲属,有效控制现场局面,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坐上小板凳,说说心里话,老百姓和我的关系就拉近了,他们的心就能慢慢舒畅。
袁必超在数十年的调解工作中,摸索出一套“26”工作法,即通过视频讲堂、师徒结对、跟班学习、集中宣讲等26种形式,有效化解老百姓的矛盾纠纷,该工作法在合作镇得到广泛推广使用。从老袁担任调解员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
传经送宝
近几年,袁必超还成为了合作镇法律明白人,他将自己的调解经验、“26”工作法传授给年轻调解员,带着他们一起前往调解现场,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练就本领。到现在,他已经带了四任徒弟,合作镇曹家镇村的支部书记陈丽丝就是老袁的第一任徒弟。
“一开始和群众打交道,总是不在状态,融不到其中。”刚接触调解工作,陈丽丝遇到了不少困惑和难题。
老袁是个严师,在调解结束后总是让陈丽丝及时复盘,谈谈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通过学习领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经过两年学习,陈丽丝积攒不少经验,如今处理起纠纷更是得心应手。
“跟着师傅学习的两年,我不断拓宽调解思路,转变调解理念,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如今遇到矛盾纠纷,我的信心更足了。”陈丽丝说。
袁必超深爱着调解事业,就这样,他扎根乡土调解工作,在培养年轻力量上不遗余力,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与年轻人一起,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