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公安局持续深化巩固公共安全隐患“三清”专项行动,围绕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聚焦上牌登记、源头监管和长效治理三大环节,致力打造“清源控面—打击治理—巩固提升”的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监管模式。
宣督并行,“三项流程”规范销售链条
“我们积极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县300多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全面走访,宣传法规政策,要求他们严格分区销售,并在销售中提醒群众要求上牌照。”车辆管理所所长沙美云介绍道,“我们还将电动车登记上牌的规范标准进行再统一,并制作张贴了宣传海报600多张,让广大群众对购买和上牌流程一目了然。”
法规政策再重申。交警部门积极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县300余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进行走访,签订《电动自行车销售告知义务责任状》,送达、张贴《消费者购买须知》和宣传海报600余张,要求商家在销售中提醒群众按要求上牌,并主动告知购买须知和上牌流程。
规范标准再统一。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标准化、统一化和规范化的电动车登记上牌以及分区分类销售标准和流程,对各经销商执行情况进行周巡查和月通报,同步实行记分制考核。行动以来先后会同市监部门约谈经销商11家次,下发督办整改通知书3份。
审批把关再严格。对今年来全县申请带牌销售的34家电动自行车销售点逐一上门走访审查,严把审批关,确保各镇(区、街道)至少有一家带牌销售点,并全程跟进,加强上牌点和带牌销售点的业务培训指导。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强化过程监督,发现违规办理业务的,取消带牌销售点代办资格,全力消除监管漏洞和盲区。
管治齐下,“三项集中”锁紧源头关口
“多亏了陈警官培训,我们店里的销售员现在对电动车上牌的操作流程和规范都很熟悉,买车上牌一条龙服务。”如东明飞电动车销售部小朱笑着说道。这得益于车管所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方面做到了专人专岗,定责到人。
集中培训,确保专业性。先后召集16家派出所、33家邮局和25家带牌销售点开展上牌业务集中培训5次,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推动上牌人员全面掌握上牌操作规程和要点,不断提升上牌的准确性和专业度。
集中约谈,提升规范度。对本地12家大型物流园、3家配送公司和城管如易停等电动车存量大、使用频次高的企业和单位开展集中约谈,要求对内部超标、改装电动车以及未登记上牌的国标电动车进行限期整改,推动重点行业规范在先、行动在前。
集中查纠,提升守法率。依托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契机,对驾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头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向行驶、闯红灯、无牌违规上路行驶、超标电动自行车套牌等交通违法持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电动车各类违法3万余起,电动车守法率稳步提升。
综合统筹,“三项举措”做实长效管理
打造警媒联动节目。搭建“策、采、编、发、评”全流程一体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模式,与县融媒体中心精心打造FM896《交警面对面》电台节目,先后策划“电动车文明安全行”、“电动车登记上牌”等主题节目,通过采访交谈、连线答疑等方式向广大听众宣传电动自行车购买和上路行驶知识,同时通过公益广告和主题宣讲方式在县区广泛开展宣传。
实行曝光警示双行。精心制作《电动车登记上牌须知》和《驾乘5项必读》折页,联合城管部门、小区物业和社区志愿服务人员,在交通流量大、人员密集场所分发宣传折页2000余份;依托城区电子大屏、公安微警务等媒体平台进行违法曝光4期,在普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全力营造安全守规的浓厚氛围。
开展溯源打击治理。针对登记上牌、路面执法、事故处理中发现的存在违规生产、销售、加装改装等情形电动自行车,开展深度复盘和溯源调查,并抄告相关部门及属地政府,加大依法打击惩处力度,形成整体联动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