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洋口镇在跻身省级经济发达镇的同时,将法治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统筹全镇法治文化资源,大力建设沿海法治文化带,形成初具规模、富有洋口特色的沿海法治文化实体阵地。镇区法治建设从“盆景”变为“风景”,法治这张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立足镇域特色,整合优势资源。聚焦红色主题,打造爱国教育基地;聚焦古色主题,打造文化传承品牌;聚焦青色主题,打造集群学法基地;聚焦蓝色主题,打造沿海法治驿站;聚焦绿色主题,打造依法治理园区。在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园”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法治文化景观带的建设,实现点面串并,交错布局,形成“街、区、场、馆、碑、站、基地”等二十多个点位相连的多彩法治文化体验线路。洋口镇还充分融入沿海文化,结合海洋生物、渔船等元素,打造法治雕塑、法治长廊、法治墙绘、法治橱窗、法治亭等系列法治文化景观,实现“法治与生态相融、观景与学法同步”,于润物细无声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为了让法治元素遍布每一个角落,洋口镇依托“村村有 村村优”培育工程,对辖区内村级文化阵地进行提档升级,突出一村居一特色,逐步沿线推进法治公园、法治广场等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培育了新洋花苑法治文化园、新洋口人法治文化小区、南渔村法治文化广场等基层法治文化阵地,进一步推动了法治文化向基层延伸拓展。今年计划对甜港村、香橼树村现有法治阵地升级,切实将法治理念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建好法治阵地,也要加强法治队伍的建设。以村干部、网格长、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及“五老人员”等群体为主体建立普法志愿者队伍,聚焦百姓需求,按照便民利民、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服务与就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法治志愿者服务。通过组织培训,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的法治人才队伍。
洋口镇立足沿海实际,着力丰富拓展法治宣传手段、内容和范围,做足做实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真正贴近渔民需求,促进更多渔民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使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依托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开捕日、丰收节等纪念日和重大节庆活动,将法治元素融入渔民文化,编排小品、快板、歌舞等法治文艺作品,开展书画、灯谜、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渔汛期间实行弹性工作制,利用渔船归港息渔等时机,普法志愿者以《渔业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题材,到渔船上开展“船头普法”,为渔民朋友们带来生动的普法教育。此外,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渔政大队执法人员在执法的同时对相关渔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