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通过做细排查、做强调处、做实宣防三项举措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4%,未发生因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恶性案事件,确保了辖区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做细排查,强化源头管控
结合开展“二维码”门牌安装和全警大走访,海门公安组织社区民警辅警深入辖区走访,全面摸排社情民意和隐患苗头,力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老梁的妻子刚买了瓶农药回去,这眼下不是农忙季节,会不会有什么事啊?”2022年12月21日一早,海门区公安局四甲派出所副所长张寒松的手机铃声急促响起,驻村辅警王海打来电话汇报情况。
挂断电话后,张寒松立即与村干部联系,赶到村民老梁家中,他们了解到有异常情况后,对老梁夫妇进行耐心劝解,最后平息了矛盾。
为了扩充信息采集渠道,海门公安进一步充实治安“信息员”、社区“网格长”、单元“楼长”等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及时发现、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据海门区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张国华介绍,海门区公安局分门别类用数据辨风险,研究形成基层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数据资源目录,涵盖3大类12小类,发动“一村(格)一警”基层力量不定期摸排走访、挖掘矛盾纠纷苗头,定期入户走访,进行摸排清查。
做强调处,多元化解矛盾
今年1月,海门区公安局常乐派出所接到警情,辖区一家公司在建设养殖场时,与村民发生纠纷,双方在土地面积、赔款上都存在争议,且双方态度坚决。常乐派出所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整合各方调处资源,齐心协力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针对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海门区公安局做到“联动不缺位”,采取划分联户机制,将5至10户划分为1个联户单位,每个联户推荐1名“事务明白人”作为联户长,协助配合街道社区和派出所做好入户协调管理等工作。社区民警、驻村辅警、村居干部充分联动“联户长”这一提升群众参与度的治理模式,实时掌握辖区治安动态、群众诉求和矛盾隐患,确保“小事不出家门、大事不出村屯”。
海门区公安局还深入推进网上全程办理信访业务工作,会同海门区大调解中心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云端”处理矛盾,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让“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
做实宣防,营造和谐氛围
今年,海门区公安局四甲派出所推出每周一次“相约星期四,说说心里事”警民恳谈活动。在警民恳谈中,民警开展法理宣传,让村民们畅所欲言。海门警方坚持警务机制前移,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社区民警变“下社区”为“蹲社区”,更好了解社情民意。
“我们不仅要做到‘案结事了’,更适时开展普法宣传,将矛盾纠纷从个案处理转变为源头治理,有效预防矛盾纠纷二次发生。”海门区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毕永彪说,去年以来,海门警方线上线下开展法律宣传30余场次。
海门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宋民表示,今年他们将进一步固化“查、盯、清、评、调、化”六步工作法,充分发挥好“矛盾纠纷隐患要素表、风险评估表、风险化解表、质态考评表”四张工作表的作用,真正把治理前移、预警前移、研判前移、防范前移、处置前移、服务前移“六个前移”落实落地,做好事前排查、事中调解和事后服务工作,积极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