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司法局秉持法援惠民理念,通过优化服务机制、服务平台、服务监管,努力提升为群众提供智能精准、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一是优化服务方式,提升便捷程度。落实容缺受理、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预约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便民举措。持续深化“法援惠民生倾情保稳定”专项活动,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编印《法律援助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等宣传资料,不断扩大法律援助专题宣传效应。在信访接待、法院、看守所、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法律援助工作站,安排律师定期值班,推动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结合,建立法律服务在前、调解优先、法援配合、诉讼断后的长效工作机制。2022年,全市办理涉农涉军法律援助案件236件,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1次,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广场咨询等各类宣传活动12场次,解答各类法律援助咨询1683人次,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
二是优化服务平台,完善功能体系。发挥市法律援助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健全完善镇(区、街道)、村(社区)两级法律援助实体平台整体联动作用,同时兼顾12348江苏法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拓宽法律援助受理渠道,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一体化法律援助工作机制。联合市法院建立诉讼当事人法律援助告知制度,印发《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告知单》,方便诉讼当事人寻求咨询、代书、代理、辩护等法律援助服务。继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在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的覆盖,以及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热线的双号并行,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法律援助服务。2022年,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共接待来电来访群众2678人次,来电来访咨询满意度达96.72%,法律援助服务的总量、质量和效率均有提升,社会效果明显。
三是优化服务监管,确保援助质量。落实全程跟踪制度,将法律援助机构“咨询接待、案件受理、审查审批、案件指派、案件办理、监督管理、结案归档、回访评估”八个关键步骤经验固化,实现法律援助人员对案件“全程跟踪”,及时掌握案件的办理情况。落实重点环节监控制度,完善“庭审旁听”制度,通过随机抽查、重点关注的方式,认真开展旁听庭审工作,将援助律师在庭上的表现量化为语言表达、质证、举证、辩护等指标,进行精准打分。落实同行评估制度,明确案件质量评估的范围、评估案件的数量标准和评估方式,对评估指标进行细化,并随机抽取民事、刑事案件,组成评估小组对照标准实施评估,切实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2022年共开展集中评估2次,未出现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被投诉、举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