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作为公安基础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事多,是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窗口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石。
成泽霜,男,1991年1月出生,现任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城南派出所三级警长。曾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1次。
从警八年,他用自己的青春热情扎根社区,走访帮扶群众,是人民的知心人;发动群众共治,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入户走访,搜集信息,不放过任何涉及安全的蛛丝马迹。他用踏实肯干的态度和暖意十足的作风,赢得社区群众的认可,成为服务老百姓的“贴心人”和维护社会治安的“安全员”。
做事有耐心,新警也能调处好纠纷
作为一名“90后”社区民警,成泽霜坚持用自己的青春热情,浇灌社区的日常繁杂,扎根社区,踏踏实实为社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社区面积虽不算大,但他深知社区民警守土有责,他沉下心来与群众沟通、交流,为群众解难题。
2016年初,成泽霜从事社区工作的第一年,他辖区里经营快递的夫妻二人在配送快递时发现缺少了包裹,遭到客户的投诉。双方为快递理赔发生了纠纷,情急之下,夫妇二人拨通了警民联系卡上社区民警成泽霜的电话。到现场仔细检查后,成泽霜发现,该快递站点包裹堆放在门外的纸板箱周围,可能被拾荒人员捡拾走。在走访了几家拾荒人员后,终于找到遗失的包裹,在成泽霜的耐心工作下,拾荒人员最终归还了包裹。这次纠纷的成功调解,提升了成泽霜对社区警务工作的信心,也更加将社区和自己的从警之路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今年11月30日23时许,一名12岁的小女孩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家长批评后选择了离家出走。焦急的家长在寻找无果后拨通了成泽霜的电话。此时,已经接近凌晨时分,天气异常寒冷,成泽霜最终在一停车场找到了蜷缩在角落里的女孩。“小朋友,一次考不好代表不了什么,天气太冷了,叔叔陪你回家。”几句简单朴素的安慰,让小女孩卸下了防备。之后,成泽霜与孩子父母进行了耐心沟通,告诉他们注意教育子女的方式,引导孩子积极乐观面对生活,避免再次出现此类情形。女孩父母对民警及时出手相助、耐心劝导表示由衷的感谢。
做事有匠心,工作更加精益求精
江河之水,汇于点滴。做好社区工作,首先要用脚步丈量社区,叩开社区居民的门,让居民熟悉了解自己,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自参加工作以来,成泽霜的社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居城南派出所最低,社区民警熟悉率一直位于前列。
“要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不要私拉乱接电线,有安全隐患。”
“类似这种短信链接不要随意点击,也不能轻易把验证码、银行卡号和密码透露给陌生人。”
成泽霜辖区内多是拆迁小区,外来人口多、治安形势比较复杂。为了提高见警率,压降社区发案率,他联动社区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物业保安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围绕社区巡逻、邻里守望、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带动周边更多群众成为“安全管家”,以点带面织密治安防控网。
城南所辖区内危化品企业数量多、规模大,面对工作,他潜心学习,储备了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检查中他发现部分危化品企业存在购买备案制度不到位,储存化学品的仓库不符合国家技术防范标准,危化品从业人员未进行备案审查等问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他探索出以“制度、技术、人员”为主要内容的“三防”工作法,充分发挥“制度防线”基础作用,不断强化“人员防线”保障作用,重点突出“技术防线”核心作用,先后负责承办全所危化品企业案件近20余起,辖区危险化学品单位的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做事有恒心,反诈就能走进千家万户
社区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和耐心,反诈工作亦是如此。成泽霜深耕社区警务,根据社区实际,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从思想上筑牢社区居民的反诈防线,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为随时把握社区动态,他依托“新百千万工程”,建立多个网格联系群,定期普及安全防范、预防诈骗等宣传内容,及时解答居民的咨询求助。淳朴的话语饱含着炙热的真情,从“局外人”变成“家里人”,群众对成泽霜的信任倍增。
“成警官会将案例编辑成反诈日历发布到网格群中,提高了我们老百姓的防范意识。”
今年9月,城南派出所值班室接到一名群众求助,电话中称自己可能接到了诈骗电话。值班民警在询问详细情况后,了解到该居民遭遇的就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立即对其开展了反诈宣传。群众表示自己在小区网格群中看到了成泽霜警官编制的“冒充公检法”反诈日历,提高了警惕心,才免于被骗。
为了进一步让反诈深入人心,他与辅警、网格员边走访边宣传,期间共向社区居民发放5000余份反诈宣传资料,通过大数据精准向社区420余名居民开展反诈宣传。此外,还在辖区多个居委会、幼儿园举办了反诈宣防专题讲座,通过身边的一个个真实案例,有效地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反诈意识,压降了电诈案件的发案率。
今年初,成泽霜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南通市公安局荣记个人三等功,这正是对他多年来扎根社区的肯定。荣誉既是鼓励又是鞭策。他说:“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守护好辖区的安全稳定,就是我作为社区民警最大的心愿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