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市公安局继续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抓手,积极创新保障机制,打造智慧引擎,着力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多措并举助力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
警网融合“融”出共治新格局
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长程军介绍,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为抓手,南通市公安局大力实施“警网融合”工程,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着力构建“党委领导、公安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南通公安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在所有派出所中开展基层党支部争创示范点、支部书记争做示范带头人、党员民警争当示范岗为主要内容的“三争”创评活动,并把创建活动与推进派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按照“一地一品牌,一所一特色”要求,每年评选5个“学习枫桥经验先进派出所”,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百所联动、整体创建”的良好氛围。所属崇川分局和平桥派出所入选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围绕“平安更牢、基础更实、服务更优、环境更好”的目标,南通公安依托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警务室,同步开展“警网融合”指挥室、工作站建设,并探索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警网融合指挥室与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合体运行模式,实现机制、勤务、数据三融合,成功打造“警网融合南通模式”,走出了一条区域治理现代化新路子。
“警网融合”也让各项工作的基层触角更长、更灵,推动了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从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结对”如东岔河模式,到海安城南派出所的“老葛说和”、红色“港经亭”等群众认可的调处品牌,都发挥了显著作用。深化平安校园、平安医院以及“无黑社区”“零发案小区”等创建活动,把“警网融合”工作站打造成宣传防范的第一窗口,300余个平安类社会组织加入到群防群治队伍,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平安触手可及。
超常举措 增强派出所“磁吸力”
59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派出所所长平均年龄37.1岁,市区派出所警力占分局总警力60%以上,新改建派出所69个、警务室892个……这是南通公安强化基层派出所建设的一组数据。
近年来,南通公安牢固树立强基导向,成立了派出所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派出所基础工作,不断健全组织保障体系,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增强警力配备,强化勤务保障,把年富力强、作风过硬、政治业务素质高的同志优先放到派出所所长岗位上,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有效激发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大批优秀的派出所民警走上领导岗位,把全员考核成绩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岗位安排、表彰奖励等挂钩,提高派出所抓队伍、带业务的管理权。”南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杨成表示,抓派出所工作,不是空对空的,得切实提高派出所政治待遇,让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化为拴心留人的强劲动力。
智慧强基 引领数字派出所改革
“我们按照一个中心管基础、一个平台推应用、一套清单交任务、一个规范管流程的建设思路,搭建了以基础管控中心建设为龙头,贯穿市局、县局、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四级基础工作体系,推动社区警务由‘人工密集型’向‘智能节约型’转型升级。”南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刘伟说,他们已形成61项基础工作任务清单和26项社区民警职责清单,统筹管理、统一下发,初步实现让“民警跑一次、完成多件事”的目标。
据刘伟介绍,南通公安以“升级版”技防城和“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升级改造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加快推动视频监控设备高清化改造,提升精准指挥水平。同时,深化基层派出所智慧工程建设,围绕门楼牌二维码深化运用,推出“通慧强基”小程序与民警公安端软件,打通社区民警移动警务终端、基础管控平台、社会用户的边界,实现三端互联,有效提升社区民警工作效率。并且,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做优做全派出所服务工作,建成一站式综合窗口30个。
在强化数据赋能的同时,南通公安认真贯彻公安部“两队一室”“一村一警”勤务机制改革部署要求,立足自身“三队三室”“所队合一”改革实际,紧扣“所队班子更加有力、警力配置更加优化、职能定位更加科学、勤务运行更加高效”的目标,对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优化调整进行科学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基层活力,筑牢派出所主防工作职责,持续优化派出所各项管理机制,真正将派出所打造成综合性战斗实体,实现为一线民警减负、为基层实战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