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有1091名可爱的“法律贴心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基层,进村入户传播法治理念,线上线下解答法律疑惑,用心调解为民解忧,努力把最好最优的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他们虽面孔不同,但都有个同样的“名字”,叫做“村(社区)法律顾问”。
他们是群众身边贴心的“法律服务专家”
“我们只要遇到什么麻烦事儿,看到老孙,心里就踏实多了。”
村民们口中的老孙正是村里的法律顾问孙正芝,他是村里的“名人”,不管大事小事,村民都爱找他。
2020年12月5日,白甸镇傅舍村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王某来到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诉说借款给邻居、多年催讨无果的经过。因借款时间久远且缺乏直接证据较难处理,中心当即安排经验丰富的孙正芝接手调解。
作为白甸镇的“法律管家”,即使案子再复杂棘手,孙正芝也没有轻言放弃。今年2月,经过数十次的沟通、调解,并对借款一笔一笔进行确认和计息,在孙正芝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握手言和。至此,一起跨越十年的借款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村居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作为大家最信任的“管家”,能够把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办好,为助力乡村法治建设尽些绵薄之力,我感到很荣幸。”傅舍村法律顾问孙正芝说。
像孙正芝这样懂法又热心的人,在全市各个社区、村都不少见。目前,南通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今年以来,累计服务量达82088人次,服务对象59342人,为助力基层依法治理和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他们的出现让老百姓有了“定心丸”
“感谢徐律师解决了我们心头的疙瘩。”今年年初,海门区海门街道某小区多位业主在微信上向社区法律顾问徐燕表示感谢。去年,该小区多名业主反映,张某一人占了数百个车位,导致很多业主无法停车,造成小区停车困难。据了解,该小区开发商将小区内数百个车位抵给张某以抵作工程款。
接到社区居委会求助后,徐燕及时查找资料、组织研讨,指出了诉讼风险,提出协调解决纠纷的可能性,并制订出科学、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及方法步骤,努力付之实施。经过数次解释、劝解、协调工作,终于在今年春节前促成了开发商解除与张某的车位买卖合同,把退还的车位重新按照一户一位的原则出售,有效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不仅如此,徐燕一直把“提高居民法治意识”的使命挂在心头,利用微信群等方式提供法律咨询,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
“如今,法律顾问就在群众的‘家门口’,他们扮演着法治宣传员、法律咨询员、纠纷调解员等多重身份。”南通市司法局副局长张晓霞介绍,他们拧成一股绳,努力将实事办好,将好事办实,基层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明显增强。
他们助力夯实乡村振兴法治基础
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1091名法律顾问扎根基层,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乡间广袤的土地上……
7年,弹指瞬间,忙碌和敬业成为了张建良的一种习惯。张建良是位退伍军人,现任启东市启隆镇永隆社区、兴隆社区法律顾问,在他眼里:“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自2015年担任法律顾问以来,他一直坚守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今年4月,他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定期开办法治讲座,在服务基层依法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党员和法律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把法治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为选优配强村民身边的“法律管家”,持续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活力,南通市司法局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每年组织开展述职述评活动,通过定期培训、优秀法治讲座讲稿评选、典型案例评选、典型事迹展播等活动,不断增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效。今年以来,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有效服务乡村依法治理工作,定期为村(社区)干部及村民开展法治讲座,为村(社区)自治管理提供法律意见3607条,受到村干部和群众一致认可。
此外,南通在全市范围内优选政治素质高、有能力、能干事的村(社区)法律顾问,依托南通电视台“法治纵横”栏目进行宣传,并组织拍摄普法短视频、普法短剧等在抖音号、公众号上予以发布,提升法律顾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