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村民农忙时节偏偏遇上打官司,海安巧用“时令法庭”解纠纷
2022-08-24 10:40:00

  “老百姓养家糊口的农忙农事是大事情,你们这个‘时令法庭’是在为老百姓办实事。”19日,当海安法院南莫法庭庭长李晓萍来到原告王老太家中回访询问赔偿款是否到位时,王老太的儿子替母亲转达了谢意。 

  前不久,南莫法庭巧用“时令法庭”,在既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又不耽误农忙劳作的前提下,成功化解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虽然矛盾调处推迟了一个月,但纠纷化解却事半功倍,最终,双方当事人都笑着走出了调解室。 

  成了被告,又撞上“蚕期” 

  “我们现在没有空,全家人都要忙着采桑叶,哪有工夫来理这个事?王老太来我们这边拾蚕还不到两天,这个损失怎么全部让我们来承担?”当承办法官李晓萍第一次找到张老伯时,他浑身衣裳湿透,说话的档儿都没停下忙碌,言语间带着抵触情绪。 

  张老伯是这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的被告之一。自2018年起,他和王老伯共同承包了数十亩桑田,从事蚕桑养殖。每到蚕季,两家人起早贪黑采摘桑叶,倒也能勉强赶得上“蚕食”,但是临近“捉蚕作茧”的关键期,时间紧、任务重,两家人就会请周边邻居帮忙。王老太住在邻村,身体硬朗,也是热心人,哪家忙得不可开交她就去搭把手。 

  今年春蚕季,张老伯请来王老太帮忙,怎料才干活一天多就发生意外。王老太在用拖车推送蚕沙过程中不慎跌倒,造成右股骨远端骨折,住院12天,花费医疗费两万余元。此后,王老太要求赔偿的事宜一直未能解决,一纸诉状将张老伯和王老伯告上法庭。 

  不违农时,丰收后再调解 

  本案案情虽不复杂,案涉金额也不算大,可双方对事发原因、损失金额、担责比例等均持有异议,法院协调工作一度陷入困局。更大的障碍是当下正值养蚕期,张老伯忙于养蚕根本无暇分身。 

  “老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业生产讲究时令,法庭要入乡随俗,开展工作得不违农时、不误农事。”承办法官李晓萍在勘查现场后,决定将适应群众生产生活节奏作为化解矛盾的切入口。她随即联系王老太,询问其伤情并了解其家庭情况,讲明目前正值养蚕关键期,劝慰王老太安心养好身体,待蚕期过后处理纠纷,王老太及家人表示理解。此后,她又联系了两名老伯,让他们放宽心,专心养好这期蚕,“时令法庭”等候他们在丰收后启动纠纷处置程序。 

  “一期蚕就忙这一个月,实在是腾不出时间来处理事情。幸好法官理解我们养蚕的不易,还由我们确定调解的时间,我们一定会配合法庭处理好这个事情。”蚕期刚过,张老伯便主动联系承办法官确定调解日期。此时,两人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与一个月前判若两人。 

  司法为民,解纷事半功倍 

  法官充分考虑农时农事对当事人的重要性,将调处纠纷的时间地点交由当事人决定。如此同理心,也让双方当事人再一次见面时,对如何处理纠纷都有了新的认识。 

  调解中,结合双方当事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现状,承办法官从提供适老化诉讼服务的角度出发,邀请老人子女参与调解,适时做好释明工作。调解室里,没有面红耳赤的相互指责,双方平心静气地陈述合理诉求,开诚布公地沟通调解方案。隔阂消除后,双方当事人互信互谅,以一次性赔偿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后,王老太、张老伯都笑着走出了调解室。 

  本起纠纷的圆满处理是南莫法庭启用“时令法庭”成功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南莫法庭辖区80%的当事人系农民,随着农业种植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矛盾纠纷也随之有所上升。农忙时节打官司既费时间又耗精力,时令作物一旦耽搁,损失的便是老百姓的真金白银。对此,南莫法庭把“时令”引入诉讼服务,不拘泥于有序排期,不拘泥于坐堂问审,主动服务从事时令种植养殖的当事人,护航农业生产。 

  李晓萍表示,接下来将通过解纷多元化,不断丰富“时令法庭”内涵,将法的温情送到老百姓心头,切实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