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积极发挥新乡贤、法律明白人、妇女群体等群体的力量,创新打造“百姓大茶馆”“普法小庭院”“妇女议事角”等“援法议事”品牌,不断挖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潜能,开创激活农村基层治理末梢。
“百姓大茶馆”
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现在正是种树的最好时间,可以结合河道环境整治提升,在河坡上培植乡土树种,实现生态护坡。”如皋市城南街道肖陆村党总支书记陈荣庆说。
为营造“河清、岸美、村美”的人居环境,眼下,城南街道通过一个个村(社区)“百姓大茶馆”,吹响了“河道环境整治提升春季行动”冲锋号。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来临,宋家桥安置小区内群众对垃圾桶摆放以及垃圾清运时间产生较多分歧,社区干部及时组织物业和居民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听取居民代表意见、邀请社区法律顾问宣讲垃圾分类、噪音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知识,物业表示将合理安排垃圾桶位置并调整垃圾清运时间,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通过“援法议事”活动,让居民全程参与社区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妥善化解居民和物业之间的矛盾,保障了居民的权益,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自2020年起,全市依托“百姓大茶馆”开展“援法议事”活动,采取八仙桌、对对坐等形式听取群众声音、化解矛盾纠纷,开辟村民自治的新阵地,让群众在乡村治理中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2020年至今,全市依托“百姓大茶馆”通过发放资料、悬挂横幅、故事宣讲等方式,累计开展各种法治宣传活动近600次,法律宣传进茶馆、文明新风进茶馆、文化活动进茶馆、群众议事进茶馆等议事模式已成为常态。
“普法小庭院”
畅通农村普法最后一米
“拒不配合接受疫情防控服务点工作人员检查,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后果特别严重的,最高能够判七年,大家千万不要以身试法!”4月8日,在城南街道新华社区施昌华家的院子里,村民们正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听社区法律明白人施昌华进行疫情防控普法宣传。
针对群众居住分散、忙于农活、集中学习困难等普法实际问题,全市依托“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在法律明白人家中集中挂牌成立一批“普法小庭院”,把法治讲座搬到了村民家中,邀请村居法律顾问、五老人员到农家庭院“以案释法”,用“小角度”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实“硬道理”,打通农村普法最后一米。
“我们希望将‘普法小庭院’打造成集‘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矛盾摸排、民情反馈’等为一体的服务阵地,针对农业生产、土地管理以及群众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带领农民学法用法,填补法律知识空缺,让群众‘理有处说、事有人办、难有人帮’。”城南街道司法所所长周海霞表示。
“妇女议事角”
撑起法治乡村建设半边天
2018年5月以来,城南街道申徐村妇联合理利用村级闲置资源,在村子的东南、西北、西南3个方位分别打造了3间“妇女议事角”,不管住在村子的哪一头,只要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在这里,广大妇女们可以畅谈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倾诉邻里之间矛盾纠纷的烦恼,“妇女议事角”渐渐成为农村妇女的“娘家一角”。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孩子教育问题,妇女代表通过“妇女议事角”集思广益,一致同意按照不同年级段,建立三个微信群,并邀请村居法律顾问入群,及时将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分享到群里,帮助大家一起解决不同阶段孩子的成长烦恼,依法获得应有权益。
3月8日上午,针对辖区企业女职工较多的实际,申徐村法律顾问王红丹走进“妇女议事角”,结合办理的相关案例为女职工们送上一堂《平等就业法律讲座》,详细讲解了女职工应享有生育产假、哺乳期等劳动权益以及女职工遇到用工性别歧视、发生工伤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女职工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年来,“妇女议事角”的代表们还主动帮助收集招聘信息,为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由法律顾问协助审查劳务合同,确保妇女权益得到保护。大家纷纷表示,“妇女议事角”就是我们女同胞的“人力资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