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昨天,崇川法院发布毒品犯罪案件审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崇川法院(含原港闸法院)受理涉毒品刑事案件70件,审结71件。近3年新类型毒品犯罪逐渐增多,毒品犯罪呈年轻化趋势。
从毒品类型来看,冰毒依然是主要类型,占81.7%。同时,麦角二乙胺等新类型毒品犯罪逐渐增多。在崇川法院2019年至2021年审结的71件案件中,涉及贩卖“邮票”新型毒品的有2件。其中一案,被告人陈某秋先后6次将从他人处购得的部分毒品大麻和麦角二乙胺贩卖得款9250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麦角二乙胺作为典型的第三代毒品,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麦角二乙胺吸附于印有特殊图案的吸水纸上,故俗称“邮票”。这种毒品由境外流入,仅手指甲盖三分之一大小,印刷漂亮,含在嘴里就能“吸食”,价格相对较低,具有毒性极强、隐蔽、难发现等特点。
据崇川法院法官介绍,目前,新型毒品除了“邮票”,还有在电子烟油中添加“合成大麻素”等违禁成分的电子烟、“浴盐”“阿拉伯茶”等。其中,“浴盐”是一种新型的致幻剂,颜色斑斓,实际上是一种高效精神类药物卡西酮的高纯度结晶;“阿拉伯茶”外形极具迷惑性,稍不注意就会以为是茶叶或者青菜,其价格便宜,效果与海洛因相似,毒性惊人,极易精神成瘾。青少年群体由于年纪小,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辨别能力不强、法律意识不深,容易被这类新型毒品诱惑,滑向犯罪的深渊。
近3年,毒品犯罪年轻化的趋势较明显。崇川法院审结的71件案件共涉及被告人112人,其中“80后”“90后”共82人,占比高达73.2%,甚至有在校大学生从事毒品犯罪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