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南通市公安机关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例会在如东召开。
“一个月一个地区,统筹推进,一个都不掉队。”南通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高山介绍,去年以来,南通市公安局抢抓当地入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和“雪亮工程重点支持城市”有利契机,以建成“长三角最安全城市”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战引领,注重创新驱动,全面深化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巩固平安南通建设成果。
统筹“一盘棋”,打好总体战
去年以来,南通公安积极推动南通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方案,明确重点实施以密织一张风险识别防控网,构建圈层查控、单元防控、基础管控、街面巡控、网络治控、江海联控六大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一网六控”重点任务,制定了13项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构建起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公安主推、部门共抓、社会协同的工作新格局。
同时,南通公安着力把科技“变量”转化为社会治理“增量”,推动形成智慧智能、联建联创、实战实效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结合当地滨江临海的区位特点,搭建防控体系“四梁八柱”,构建起5个布局维度、4道市区堵控圈、1张市域查控网、21个公共区域管控层的“54121”圈层防控格局,实现全域布防、全警响应、全时可控。
做强硬支撑,打好一体战
街面灵敏吹哨,打击防范一体化。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长程军介绍,去年以来,他们坚持以防助打,深化巡处一体化改革,科学布局巡特警、警务工作站、派出所等防控支点,建成街面警务工作站45个、“135快速反应圈”70个、无人机队伍11支,做到动态布警、就近处置、快速反应,街面巡防精度、警力响应速度、打防犯罪准度大幅提升,力促抢劫、抢夺等街面犯罪下降33.8%。
近年来,南通大力开展“红袖标”安全防范工程,成立“蓝天卫士”“义警联盟”等公益性、行业性社会组织300余个,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10万人,为推进群防群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此基础上,南通公安以内外循环强驱动,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依托南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搭建覆盖市、县、乡镇、社区四级指挥体系,打通12345热线与公安110双向对接通道,探索县级公安机关基础管控中心建设,实现有序分流、快速响应、精准落地。依托派出所综合勤务指挥室、镇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推行网格警格一张图联动指挥,建成“平安前哨”指挥室116个、“平安前哨”工作站1465个,整合社区民警、社区辅警、专(兼)职网格员等社区管理力量,全面提升基层网格化管理能力,并实现917个警务网格与9627个综合网格、专属网格无缝对接,切实以网格的“小平安”拱卫全域的“大平安”。
做大协作圈,打好联动战
南通市公安局主动拥抱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发挥当地区位优势、抢抓协作发展机遇,深化江海联控、区域联动和路地联勤,加快治安防控体系协同化发展。
据南通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宋民介绍,该局制定了《沿江沿海感知体系建设规划》,深化“长江十年禁渔示范区”建设,健全水域综合执法管理体系,建设江海堤防综合治理智慧工程,开发智慧苍穹监管平台,健全信息联通、力量联合、执法联动、问题联处、区域联防、救援联手“六联”机制。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出《服务保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十二项措施》,织密“数据共享、情报协作、技防共建、安保合作、打击防范、应急联动”六张网,把与上海崇明邻近的海门、启东两地作为区域警务协作的“桥头堡”,积极推进区域警务一体化发展。同时,以铁路沿线、桥梁涵洞、站点区域为重点,加强与铁路公安的紧密协作,落实路地公安机关深入融合“十项机制”,建强辖区铁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推进资源共享,整合集中特警、警务工作站、派出所、铁路公安四支力量,实行屯警站头、武装巡控、扁平指挥、联动响应,形成巡防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