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海安探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三三”治理新模式
2022-04-01 08:27: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我婆婆在这里很安全很舒心,让我们夫妇能踏实在外打工,感谢你们无微不至为老人着想。”温暖的一幕发生在海安市胡集街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刚下班接老人回家的市民杭女士紧握住正在开展安全检查的民警刘庆的双手,由衷表达谢意。
  近年来,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日渐兴起。2021年下半年以来,海安市公安局结合日间照料行业特点,紧盯行业综合治理,坚持主动做、往前做,以规范整治为主线,以智慧管控为引擎,积极探索“三三”治理新模式,促进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融合共治 实现治安管理“三见底”
  海安市公安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聚焦安全稳定,牢牢把握治安管理主动权,努力实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管控责任、基础要素、问题隐患“三见底”。
  “我们结合日间照料中心发展趋势,及区域人员流动性大、周边人口密集度高、接待对象年龄大等特点,超前研究行业场所管理标准,发挥‘警网融合’优势,将街村干部、社区民警、驻村辅警、网格员纳入专班,明确各部门治安管理责任,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格局。”城西派出所所长朱永进说,该所与经营者签订治安管理承诺书和疫情防控责任书,抓实安全主体责任,督促规范经营,杜绝赌博、扰民等问题发生。
  海安市公安局在融合治理上下足功夫,统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民政、司法和治安、派出所等力量,全面采集基础信息,建立专门档案。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法律素养。梳理场所周边人口信息,严防发生现实危害。目前城西派出所辖区胡集街道日间照料中心辐射流动人口6000余人,周边小区60岁以上常住人口4000余人,其他重点人员345人全部清底进仓。
  据常年在日间照料中心的退休干部谢凤山介绍,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定期上门安全检查,督促场所落实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疫情防控措施,照料中心安全有保障,自己想来,子女也特别支持。海安市公安局各派出所加强与属地政府沟通联系,建立情况通报、风险研判、集中清查等长效机制,最大程度保证了日间照料中心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功能实现。
  主动作为 打造警务服务“三阵地”
  “想到并做在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的警务服务阵地才有生命力和温情。”海安市公安局副局长杨林根介绍,该局结合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务实高效打造安全防范、便民利民、宣传教育的“三阵地”。
  “很安全,很贴心。”西场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周边的居民深有感触,无论白天夜间,经常遇到走访巡逻的民警,安全感十足。海安市公安局以城西派出所为试点,全面推广日间照料中心等重点区域周边技防网络升级补盲工程,加装周界报警系统等设备,全时空智能守护安全。与此同时,以各区镇日间照料中心为圆点,打造覆盖周边的便民服务点和辐射圈,将身份证办理、电动车上牌等纳入“一点综办”范畴,提供定期驻点服务,通过延展社区服务、创新便民举措,更多惠及周边群众。对视频巡视发现活动频次异常减少的老年人,及时联系属地网格员上门看望关怀,做足警务服务加法。
  “民警经常来宣传,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防诈反诈等知识,民警用方言讲解,我们听得懂也记得住。”在隆政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市民王茂胜前来探望家中老人时说,照料中心配备音视频播放设备,交通安全版《可可托海牧羊人》等宣传视频老年人爱看爱听,场所宣传栏定期张贴海报,将防范知识送到了老年人和周边群众的心里面。
  数据赋能 建设智慧矩阵“三前哨”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治理,智慧警务是重要举措。海安市公安局深化智慧矩阵建设思维,将要素采集、安全监督、风险预警“三前哨”一体统筹推进,全力维护安全稳定。
  该局结合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高标落地实施智能科技成熟技术,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落点在屏幕指尖,防患于未然。“访客提示科技感和实用性都很强,如访客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系统会自动报警拦截,没有录入信息的来访者也会提示人工查验,确保了非请勿入。”海安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周成云说。
  除此之外,海安市公安局还将重要风险提示信息及时推送网格员和社区民警,网格跟进落实疫情防控、嫌疑人员属地核查等工作,真正将智慧矩阵建在平安守护的最前沿,保障了日间照料中心场所及人员安全。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