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保护法》已实施一年,如皋市立足实际,致力于在普法宣传、执法监督、援法议事等方面为长江大保护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延伸法治触角强化普法宣传
上好“开学第一课”、法治副校长微课堂,让长江大保护知识深入学校,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保护长江的紧迫性、责任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树立爱护长江、保护环境的意识;发挥好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的作用,动员各条线的法治志愿者、普法群体,走上街头、岸线、河沿协助检查、服务商户、查找问题,不断提升沿江地区群众知晓率、参与度;紧扣长江地源文化,实施推进“三馆一带”法治文化工程(即劳动保护教育馆、青少年基地法治主题馆、环境保护馆、长江保护法治文化景观带),全面提档升级沿江“法治文化大观园”。
严格落实执法深化执法监督
履行执法协调监督职能,为全市长江沿线整治非法码头、打击非法捕捞、长江如皋段水域退捕补偿、沿江环境综合整治等执法活动积极提供协调指导。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聚焦执法信息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保障,督促相关执法机关在“长江大保护”执法活动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并取得执法实效,如皋段水上通航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改善乡村治理优化援法议事
援法议事活动是群众参与协商、当家作主的重要平台,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在如皋市长江镇二百亩社区,村民自主参与讨论的新居民公约已加上了“护长江、守碧水、不捕鱼、禁野味”这几项规定。河道整治、禁止电捕鱼、环境长效管理等问题也纷纷纳入援法议事议题,聚焦沟河治理、黑臭水体整治、“三棚”(鸡棚、鸭棚、羊棚)改造等突出问题积极协商,推动水环境治理,更好地发挥农村议事平台优势,立足常态长效、提质增效,助力长江大保护,守护好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