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临江新区在发展转型的道路上目标坚定,成效显著。人民调解制度在发展的浪潮下,发挥着化解非诉讼矛盾纠纷的作用,是各项调解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临江,它更是吸纳了“质朴勤劳”的江海民风传统,延续了传统调解模式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优越性,同时也不断创新形式、适应时代,构建了镇村群联动的非诉讼服务中心“一个平台”,组织了以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为主力的乡村调解“一支队伍”,创新了以金牌调解员丁爱民为名的爱民调解室这“一个品牌”。
海门区司法局和临江新区领导密切关注爱民调解室的全覆盖工作,旨在发挥镇级“临江爱民”工作站的卫星辐射作用,统筹全镇村居建立“临江爱民”调解品牌,将临江优秀的社会治理经验和模式延伸到最基层。目前,临江已实现镇村两级爱民调解室全覆盖。
“金牌”榜样孵化“金牌”调解室
爱民调解室是以调解员丁爱民的名字命名的。
丁爱民,2016年开始在临江镇非诉讼服务中心担任调解员,她社会工作经验丰富,尤其是对农村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在临江新区从业的短短几年时间,她调解了大量民事纠纷,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丁爱民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她对待调解工作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爱民”精神温暖人心、“爱民”情怀无所不至,工作积极负责的同时,也有一手以爱民为宗旨、以暖心为抓手、以调和为目标的适合基层群众的调解方法。因为出色的工作曾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为百姓排忧解难,做人民满意公仆”。她是一名优秀的调解员,也是一名骨干榜样,在工作期间曾获评“海门市金牌调解员”。新区领导充分认可她的工作能力和调解成效,决定以她名字命名打造“临江爱民”调解工作站 ,经过充分准备和实践,最终孵化了这一为镇村群众解决了无数燃眉之急的“临江爱民”调解品牌。
调解员丁爱民获赠锦旗
“爱民”老娘舅解纷“有一套”
临江“爱民”调解工作站有四位调解员,丁爱民、杨平、顾军、邢凤亚,他们都是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调解高手,专注于排查化解农村婚姻家庭、土地、邻里等纠纷类型,同时也依托“爱民”调解品牌,强调部门联动,开展日常接待村民群众、解答咨询法律问题的工作。其中2021年的某日,有群众来反映邻里之间采光权的问题,双方沟通不成,矛盾有激化的趋势,虽然矛盾内容看似平常,但是经过四个调解员的多方探讨和系统分析,得知矛盾双方有一定亲戚关系,也是该村最受人尊敬、最活跃的两家,如果双方闹僵,影响的很可能是该村整体的民风环境。为了该村的整体稳定和未来和谐考虑,丁爱民等认定这事虽小但绝不容忽视,“爱民”情怀引导了果断且精准的行动,第一时间找到双方采用分开沟通、精准服务的工作手段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时发挥她优秀的人际关系,主动对接新区相关部门协调处置,确定了最合适的方案,最后通过调解员们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双方坐下开展了有效沟通并同意了实施方案,最终化解了矛盾。
这起邻里纠纷在短时间内高效的被化解,体现了丁爱民等调解员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也蕴含了切合基层民生的工作方法。“爱民”精神,就是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事情在做、就是“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在临江的真情演绎、就是把拧紧群干的纽带当做最高尚的目标。
调解员调解纠纷现场
“爱民”调解开启“为民解纷新征程”
从今年建成以来,爱民调解工作站接待来访群众30余批60余人次,受理矛盾纠纷20余起,解答咨询近百件,相关矛盾全部化解,收到当事人赠送锦旗两面,在群众中获得良好的反响。镇“爱民”调解工作站不断强化其注重农村基层纠纷的人民调解基层自治能力,不断发挥其整合、统筹资源的优势,在近半年的实践中,4名调解员的分工合作产生了1+1+1+1>4的效果,对临江新区的基层治理模式创新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外,经新区领导统一部署,“爱民”调解室以镇带村实现了该品牌的全覆盖,所有村居围绕“临江爱民”打造好了调解阵地,调解员部署到位,依次开展了矛盾纠纷调解和法治宣传等活动,有了这一平台,调解员的主动性增强了、调解定位明确了、工作成效显著了,老百姓解决困难更有保障了、提出诉求的渠道更广了、与法治的距离更近了。
新的一年,“临江爱民”调解品牌将继续踏上征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旧是调解员们心中的坚定信念,为临江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作用依旧是它的主要目标。新的一年也有新的起点,如何提高法律专业性、行业专业性的调解能力是临江新区“爱民”调解工作站重要研究目标之一,也是扩大其影响力、提高其解决非诉问题能力和扩展调解范围的重要路径,通过不断提高组织力量和专业能力,相信“临江爱民”调解品牌一定会成为全海门的行业标杆。
“临江爱民”调解工作站
临江新区灵江村爱民调解室工作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