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怀揣着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官职业的向往,如皋市人民法院法官徐双美告别了耕耘七年的三尺讲台,走进绿树掩映的华东政法大学,成为一名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三年的寒窗苦读后,她先后通过司法考试和公务员招考,成为如皋法院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青春激扬 协奏为民之声
有人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可对她来说,在搬经法庭的两年工作经历,一点也不“骨感”,处处充满激情。无论是看似风风火火、其实细致入微的女庭长,还是幽默豁达、举重若轻的资深法官;无论是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保安大哥,还是勤快朴实、宽容体贴的炊事员阿姨,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她跟着老书记员学习如何填写开庭传票、应诉通知、庭审记录、装订卷宗;跟着庭长、法官学习怎样与当事人耐心而有效地沟通,怎样制作调解笔录、撰写裁判文书。
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法官拉着作为书记员的她驱车前往地处如皋西南的江安镇。当警车在乡村小道上颠簸时,她还纳闷:往常都在法庭开庭,今天为什么要跑这么远。当她走下警车,看到92岁的原告张老爹被女儿从陈旧的瓦房中用轮椅推出时,才恍然大悟:这是为了让卧床不起的老人家免去奔波劳累之苦。老人的4位子女,面对大老远赶来的法官,脸上写满了歉意,之后的调解变得异常顺利,很快达成了赡养老人的协议。
在基层法庭,身兼内勤和书记员的她,工作琐碎而且忙碌,但是,正是这些琐碎的工作,锻炼了她的耐心和毅力;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案件,让她体会到了司法的温情、百姓的淳朴。
一身正气 捍卫人间正道
2015年调入刑庭后,她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她努力进入角色,在任见习助理审判员期间,独立承办各类刑事案件340余件,无一发回、改判。庭长经常语重心长地说:“刑事案件来不得一点马虎,关系到每一个被告人的切身利益和人身自由!”为了让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她努力向资深法官们学习,细致入微地进行阅卷、调查、梳理,对事实的把握、罪名的认定、刑期的考量逐一推敲,不敢有一丝倦怠。
从见习助理审判员转任为法官助理后,她积极转变工作职能,通过辅助办案、管理团队,当好员额法官的“左膀右臂”,承担起法官和书记员间的桥梁作用。她所在的审判团队,三年来共审结800余件刑事案件,并承办了多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009年审结的被告人王某某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光卷宗就多达200余本;2020年审结的被告人王某某等16人恶势力集团犯罪案件,卷宗堆起来有一人多高,判决书有426页279000余字,堪称如皋法院历史上最长的判决书……参与办理这些案件,耗时耗力,加班加点是常事,但是有了参与办理这些涉黑恶案件的经验积累,她的审判业务能力、文书撰写水平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注重理论研究和成果的转化,加强自我学习,钻研各类法律书籍报刊。多次接受南通电视台的采访,将工作中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向社会进行法治宣传,发挥司法的社会效应。多篇宣传调研文章先后发表于《人民法院报》《江苏法制报》《江海晚报》、中国法院网等载体。
刚柔并济 护航少年成长
今年11月,她被任命为员额法官,除了办理一般刑事案件,还将参与承办全院的涉少案件。对于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作为有多年从教经验的她来说,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一是对于实施犯罪的未成年人,应本着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通过法律援助、教育引导、心理疏导、轻罪封存等方式帮助其尽快改过自新、回归社会。二是加强联动协作,预防涉少犯罪。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与公安局、检察院、团市委等部门相互合作,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活动;通过送法进校园、开设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认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预防和减少涉未成年人犯罪。三是通过涉少民事案件的办理,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维护好每一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加强庭后的延伸工作,关爱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
展望未来,她将用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诠释一名女法官应有的智慧,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