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幸福街道管园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认真对标全国先进农村、江浙地区示范村庄等,有效探索网格共治体系,积极强化农村基层治理弱项,持续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品质,为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增添绚丽色彩。
一、网格普法强民智,护生态文明之基
为构建更加整洁、美丽、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不断提高网格内民众的法治意识,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文明乡风。管园村网格长陈翔积极联系网格律师和普法志愿者等,通过向网格内的居民开展分类普法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法治素养:对于本村村民,重点宣传《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内容,通过将法律条款简化成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群众乡土方言,真正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帮助村民更好地树立新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对于在本村的大棚种植户、辖区企业和相关工地人员,通过讲解《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阐述生产生活中垃圾的种类,讲解农村垃圾的分类流程,倡导正确垃圾分类,强化网格整体的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群众环保意识。
二、网格融通解民忧,强农村发展之核
“农路磨损快,坑洼扬尘盖,外出需人带,就怕有意外,真的非常不方便!”83岁高龄的倪大爷十分无奈。管园村9组南侧有条农路磨损得比较严重,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白天通行颠簸颤动,夜间行车易造成刮擦、追尾等事故,雨天地上形成的水洼、水坑,会使过往的农用车辆发生侧滑。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管园村网格办高度重视,积极发动网格长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测量农路尺寸、塌陷区域面积,摸排农路周边的排水管网、电力设备等,具体了解农路情况。同时,网格长组织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邀请村民代表就农路修缮问题进行民主讨论,坦诚交流想法,确定预算资金。最后,在各方的协同配合下,9组农路路面变得整洁有序、幽静靓丽。见此情景,倪大爷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点赞:“问题得到重视、诉求得到解决,网格为民办实事,真是新农村焕发新活力、彰显民生新面貌啊!”
三、网格党建聚民力,集多元共治之魂
“我们网格里的志愿者队伍主要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企业职工、退役军人、外来务工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就是精准服务于发展。”管园村网格办主任陈旭表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管园村网格办积极探索“多元共治”,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依托、以村组为抓手,凝聚区域发展各界力量,创新构建农村治理“红色脚印”品牌。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安排网格志愿者摸排网格内存在的问题,主要对交通道路、沿街店面、河堤岸坡、企业环境、公交站台、铁路涵洞等进行巡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努力达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效果,共筑美好幸福家园,让农村环境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网格志愿者陈佳杰表示;”在这几天努力下,共清理了30余处,分布在农村各个角落的牛皮癣、小广告,看到如此干净的环境,我们真的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