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崇川这个老小区居民集资修车位,探索破解老小区停车难新模式
2021-10-08 14:02:00  来源:崇川政法
  老小区停车难,逢年过节更是“一位难求”。然而,在学田街道果园社区南川园新村内仍空有不少停车位,小区停车秩序井然,消防通道畅通。一个建成于2002年的老小区,如何“冒出”这么多的车位?

  “原来小区可不是这个样子,和所有老小区一样,建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机动车停放问题。”学田街道果园社区书记季亚娟介绍说,那时这片区域只有不到20个车位,随着小区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停车位不足让居民“脑壳”疼,回家的路变成了最担心的路,停放在路边要被贴条、停放在消防通道内怕有突发情况、停放在花圃内又把草坪弄成了“秃头”……
  “能有个停车位就好了?”这是一年前,小区居民的共同愿望。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愿望,阻力却来自于居民自己。“老人们希望尽量保留小区的绿化,年轻人希望尽量多建设停车位;周边无空地、楼间距小的楼幢改造欲望高,临近公共区域、有改造条件的楼幢却改造欲望低;谈到钱更是阻力重重……”回忆起项目刚刚启动时的情景,小区理事长施吉明依旧感叹不已。即使这样,作为无物管小区,小区业委会、邻里居民骨干还是力排众议,力推小区改造。
  居民们有意愿,业委会有行动,社区党委自然给予全力支持。通过社区党委统筹,各方力量积极介入:社区牵头联系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政策研究,争取政府的支持;业委会牵头寻找施工队,制定施工方案;理事长、楼道长挨家挨户走访,签订征求每家每户的意见建议。
  77号楼临近小区内最大的一片花圃。“虽说是花圃,但是由于多年来私家车的碾压,花圃早就变成了光秃秃的泥地,成了事实意义上的‘停车场’。”小区业委会主任崔耕荣说,由于空间大,原来停车压力相对较小,所以在车位改造上,77号楼一直意见存在较大分歧。在业委会多次动员调解之下,“相持”局面却一直无法打破。“不能让临近施工的项目黄了。”季亚娟说,社区党委及时介入,与业委会一起将涉及的48户居民聚集在一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各方都充分阐述观点后,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最终获得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支持,项目得以继续。

  2020年年初,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政府政策支持,建设方案确定,施工预算出炉,接下来就是“钱”的问题。“车位改造是我们自己的需求,未来也是我们自己享用,花点钱是应该的。”这是大部分居民的心声,但是并不代表全部。为此,社区与业委会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公布施工方案等方式,让工程公开化、透明化,让居民做居民自己的工作。最终,小区166户居民达成一致,平均每家出资2000元,共自筹33万余元。
  2020年4月,经过多轮讨论,多次意见统一,小区车位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本以为事情在大家自主、自决、自治的情况下会有个好的开端,但是开工之后依旧遇到了不少困难,甚至有极少数居民提出修改施工方案、阻拦施工。”季亚娟说。为了能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社区居民自发采取分片施工的方案倒逼进度。伴随着施工区域的逐渐扩大,未施工区域的舆论压力也越来越多。“看着其他居民基本都认领了属于自己的车位,并开始享受有车位的生活,我们的压力确实很大,最终我们全家统一了意见,同意按照统一规划进场施工。”原本对施工方案存在意见、阻挠施工的王阿姨回忆说。

  最终,2021年春节期间,近200个车位交付使用,确保一家一户一车位。“如今,‘难回家’的路变成了‘最安心’的路,大家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我们全程参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能做成这样我们每户居民心里都满满的成就感。”采访中,居民们纷纷表示。
  “通过南川园新村71-77幢区域车位改造,社区摸索出一套由社区党委指导,小区业委会主导,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小区自治改造模式,即自我规划、自我招投标、自我出资、自我分配、自我管理的改造模式。未来,我们还计划将经验模式继续推广复制到其他小区,让更多的老小区享受到车位改造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季亚娟信心满满。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