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就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的江苏省海安市洋蛮河街道洋蛮河村,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各方面,通过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群众参与,塑造“没有陌生,亲如一家”的理念,把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唱响党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全力打造“红色帮帮团”党建品牌。通过建立五支队伍(“明法纪”法律宣传小分队、“手牵手”关爱青少年小分队、“热心人”帮扶群众小分队、“和事佬”矛盾调解小分队、 “大喇叭”文明传播小分队),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实现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明法纪”法治宣讲守底线
法治带头人张爱平带领辖区内的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组成“明法纪”法律宣传小分队致力于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每月固定开展一次法治宣讲服务,通过对身边典型案例的讲解剖析,让村民更深刻地掌握法律知识。常态化提供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引导村民依法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期,海安市重点围绕防范新型网络诈骗,组织并引导法律明白人深入网格、小区楼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场所开展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以“拉家常”“闲聊天”的方式,点对点、面对面向老百姓讲述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作案形式、常见的诈骗手段、特点、危害以及万一受骗后如何补救的方法,积极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手牵手”关爱少年护花朵
“手牵手”关爱青少年小分队由退休老教师、党员干部组成,重点面向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辐射辖区内的其他未成年人,开展以思想道德、法治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知识宣传、文明礼仪养成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文明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小分队的骨干成员仲庆退休前一直从事基层电影放映工作,工作闲暇之余,他还热心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活动,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各项课外辅导活动。退休了的仲老,主动担任了洋蛮河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为青少年成长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仲爷爷”。他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洋蛮河社区内特殊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结对青少年的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热心人”帮扶群众当先锋
“热心人”帮扶群众小分队由一群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党员群众和社会组织组成,通过“三个一”,到群众家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需求,帮助困难群众确定结对帮扶人,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同时,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广泛宣传,吸引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服务,目前,吸纳志愿者80余人。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代表始终坚持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扛起“为人民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的使命担当。年轻党员蒋层层为疫情防控走东家串西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动员一户户按时打疫苗。和社区志愿者在村口、桥头执勤,进行入户排查,对出入小区的所有人员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确保疫情防控零输入、零传播。群众代表还到辖区各个商铺、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进行不间断巡查,叮嘱百姓和商户落实疫情防控的相关事项。
“和事佬”矛盾调解促和谐
“和事佬”矛盾调解小分队由一批热心公益服务,善于调处邻里纠纷、化解社区矛盾,群众信任、处事公正的退休老党员组成,秉承着心系群众、服务百姓的原则,及时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同时将政策法规、法律知识宣传融入平时的调解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一方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论谁家闹口角,他们都会帮助调解纠纷,充当“和事佬”角色,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今年6月份,洋蛮河花苑某住户反映,隔壁邻居在家门口收集废品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为避免矛盾的升级,小分队成员杨芝元主动出面协调,与双方面对面沟通,在第一时间将矛盾化小、问题化了,为百姓安居乐业、小区和谐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大喇叭”文明传播树新风
“大喇叭”文明传播小分队由一群退休党员干部以及580志愿者组成,致力于将乡村文明传播到每位群众心中。通过社区广播、流动显示屏、发放宣传册、签订倡议书、文化广场展示栏等形式,向社区广大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殡葬、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内容,积极推动文明传播。
志愿者队伍中的少年志愿者全是中小学生,他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活跃在乡村振兴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走进村广播站,用“大喇叭”生动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透过这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听着孩子们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声音,仿佛听到了“请党组织放心,乡村振兴有我”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