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去年以来,唐闸镇街道筹备、完善、运营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构建起智能化、网格化、大联动的“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努力答好社会治理的“新试卷”。
打造区域治理“最强大脑”
唐闸镇街道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体化办公,中央大屏上分布着市、区、街道级指挥中心的实时动态。依托千兆光纤,横向链接职能部门,纵向延伸基础网格,实现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指挥中心、网格中心的数台电脑分工明确,包含了网格化服务管理、数字化城管、12345热线等专项平台以及平安前哨、警网融合等区域治理的各个方面,各部门派驻人员实现跨部门联动,7乘24小时值守,提升办事效率,第一时间处置急情险情。
在组织架构上,唐闸共划分基层综合网格55个,专属网格46个。街道通过整合归并现有条线部门基层专业力量进入网格,由网格办指导协调相关工作。同时完成相关警务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的“双网融合”。街道在保障区域综合行政执法必要辅助人员的前提下,适当整合部分城管协管员到社区担任专职网格员,加强警务网格、综治网格在组织对接、职责任务、力量联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筑起社会治理“最优格局”
街道高度重视每一次市、区级联动处置演练。街道双中心负责人、工作人员、技术支撑人员、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物业保安均参与其中。近期的演练中,重点围绕集中接种新冠疫苗过程的突发事件处置进行。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网格志愿者向居民接种新冠疫苗的宣传,并监督接种过程的规范化要求以及应急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同时,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中心,由中心现场指导、协调,对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快速响应、处置,得到居民认可。
唐闸辖区内居住有壮族、回族、藏族、土家族等8个少数民族的居民。为此,社区网格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健全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进小区、进店面、进学校,由网格员一对一服务。通过网格员深入每家每户,当面采集、填写民族人口基础信息表,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族别、来源地、身份证号码、住所、职业、联系号码、需求等十几个要素,再由网格长校对、汇总,做到人、地、事、景、情况相符,弄清了网格内民族人口详细情况,在采集信息的同时,发放网格联系服务卡,让服务对象可以就近找到网格员,建立日常联系。
网格员以及网格志愿者通过街道指挥中心、网格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能够充分将网格内的治理要素调动起来,以“TUNE”APP这一新互联手段为基础,不断磨炼网格员应对处置水平,打造一支“能打能扛”的网格队伍。
共建智慧便捷“最美家园”
指挥中心、网格化中心平台联动服务不仅提高了事件的处办效能,还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基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唐闸的社会治理不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全民的“大合唱”。中心融合了网格化、大联动、城市e管家、便民服务等功能,让广大市民成为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只需联系网格员轻触手机屏幕,就能精准快速地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流转到各个职能部门,提高了瞬发性、苗头性、群众性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效率,真正实现“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
唐闸镇街道还通过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将城市治理、文明城市创建、防诈反诈、防邪反邪、国家安全、特殊人群服务等内容融入区域联动治理,使人们在参与中逐渐增强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关心市容市貌和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提升防诈反诈、防邪反邪、捍卫国家安全的良好意识,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