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南通市反诈中心发出提醒,多地出现“注销校园贷”新骗局,不少在校及刚毕业不久的人员“中招”,被骗金额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甚至数十万元。
曹老师研究生毕业后在南通某学校任教。几天前,曹老师接到一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支付宝客服,称曹老师的支付宝账号是学生时期注册的,现在最新金融规定不允许支付宝用学生身份注册,让曹老师关闭或者转为成人账号,不然会影响个人征信。
“因为准确报出了我的名字、毕业学校,而且最近我也在考虑购房,担心受影响,贷款办不下来,所以就相信了。”曹老师说,对方给自己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名称显示的是中国银保监会。打开后,看到的是“客服”的工牌、身份证照片和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这让他对此事深信不疑。
曹老师按照“客服”的要求添加进入了一个QQ群,对方称银保监会给曹老师发了一封邮件,邮件内容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学生网贷信息。“说是只有把贷款额度全部借出来,才能关闭所有的网贷。”曹老师说,他打开邮件里的网址,里面显示的是自己的“征信安全系数”没有达到100%,云闪付和快贷的“额度状态”正处于“回收中”。在“客服”的指导下,曹老师下载了云闪付APP和江苏银行随e贷,从中借款共26.5万元,并将借来的钱悉数转到对方指定的“清查账户”。
之后,曹老师陷入循环骗局,每次借贷成功后,都会收到一封邮件,显示还有一个借贷未清空。当他在中银e贷、金山金融借贷了19.9万元后,“客服”又让曹老师提供其他人的支付宝收款码。
“我问客服要其他人的支付宝二维码做什么,客服也说不清楚,就一直让我按他说的做,这时我突然反应过来自己可能被骗了。”曹老师说。
“简单来说就是‘三部曲’,伪装身份、编造理由,再要求转账。”市反诈中心民警朱金华分析,此类诈骗中,犯罪嫌疑人冒充“客服”或金融主管部门来电,提供伪造的国家文件、工作证件取得受害人的信任,然后利用受害人担心留下个人征信污点或担心被相关部门处理的心理,要求其到指定的网贷平台进行贷款,再转到指定账户。“实际上,只要借款后能够按时还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朱金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