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南通如皋:自治活动形式多 社区和谐乐融融
2021-08-03 09:29:00  来源:如皋政法

  近年来,江苏如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推进城乡社区民主机制建设,重塑了农村社区治理结构,打通了基层民主自治“最后一公里”,激发了群众自治新活力。 

  “整治的事情集体干,管护的事情大家办” 

  “我们沟南沟北37户人家,治理之前河里都是污水,整治以后我们组织群众养鱼,当年每家每户就分到了不少鱼。”7月24日,江苏如皋九华镇龙舌村的管护村民代表王美英兴奋地给记者村里讲述这几年的变化。 

  据介绍,龙舌村发动沿线群众人人参与,主动投入到“管护”活动中,大力推进河道管护和养鱼护河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整治的事情集体干,管护的事情大家办。”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目前,龙舌村的所有河道按照个人承包负责制、群众推选责任人、沿河群众轮值管护的模式,与群众自愿签订管河护河承诺书,真正实现河道管护常态化、长效化。 

  村民聚在哪里,“板凳会”就开到哪里 

  “喂,请5组的农户注意,今天上午九点,大家准时到赵老师家,我们有个小的板凳会……”7月25日,吴窑镇老庄村5组赵发祥家的小院里颇为热闹,近20位村民拿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村里的大小事。 

  村民聚在哪里,“板凳会”就开到哪里。村民关注什么,“板凳会”就聊什么。村民期盼什么,“板凳会”后就做什么。近两年,老庄村“板凳会”共收集意见和建议46条,商定事项15个,现场向群众答复问题90余个,协调处理矛盾纠纷和困难诉求20余起。 

  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板凳会”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让疑难事务得到快速解决,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社区治理协商格局,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 

  将网格驿站搭到百姓“家门口” 

  78岁的濮遵桂是如城街道新民社区24组村民自治小组组长,社区的第二网格驿站就建在他家的房子里。“因为我家里房间也比较充裕,为民服务,大家有什么大情小事可以坐到我这里来商量商量。”濮遵桂说。 

  2014年以来,新民社区通过建立以村民小组长为主体的小组自治“微队伍”,开展敬老助困扶弱等志愿“微服务”,搭建小组议事和活动“微平台”,发挥组事协商和组务监督“微作用”,落实小组自治务工补贴和意外伤害险等“微保障”,构建了小组自治服务新体系,实现了村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观念的转变,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