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很多电影、往往趋向于从诚信、勇敢、亲情这一类浅显的角度歌颂人性美德,家国情怀、成长、奉献成为主旋律。进入警营的这段时间,随着见过的人、遇到的事越来越多,我会发现人性的贪婪、愤怒、傲慢会浸入每一个人的生活,积累就会有矛盾、冲突、甚至犯罪。
我们说的人情味在丑与美之中应运而生。人性光辉很难在同样美好的氛围下展现,对比才是震撼力最强的手法。少年时我们读过的风暴中宁静的鸟窝的故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可以预见地,在与极端的负面能量中诞生的善与美才更容易被人们看见。
库布里克的《光荣之路》胜在这一点,若弃用最后一段德国俘虏女孩唱歌的一段,单从整篇的故事出发,它仍然值得8分。但加上这最后一段便能在我心中趋近于10分。这是电影之神的高明之处,但他在不断地创作过程中,变得冷漠,《全金属外壳》印证了这一点。他在后期作品中,愈发摒弃了早期作品中很重要的人文关怀,渐渐以一种神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这显得格外傲慢。同样地,作为科幻片双璧的《2001太空漫游》在我心中不如《银翼杀手》是这个原因。
人们看书看电影会有一个过程,初期喜欢热闹的、有趣的,中期喜欢小众的、文艺的、富有哲理的,后期偏爱道理寓于有趣故事的。人情味会由浓到淡再到适中。我更倾向于是普世价值观中的人的元素所营造出的一种氛围。把握人情味的厚重感是一个难题,类似题材,《火星救援》做的比《星际穿越》好,这种感情过了就容易变成一种矫情。我渴望看到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人情味是《光荣之路》的一段,也是黑泽明《椿三十郎》着墨不多却出彩的女性形象。
电影源于生活,我们生活中的人情味也许处于“淡”的阶段,库布里克洞悉到这一点,后期作品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世界,放弃了感情的因素。然而,随着他的溘然长逝,几年后,《人工智能》这部该由他和斯皮尔伯格共同执导的电影问世后,其中人情味能够窥探出几分由淡转浓意味,却又无从得知这是斯的意思还是库的遗愿。
联系公安工作我们不难发现,有人情味的柔性执法更能取信于民,悬于派出所藏蓝墙壁上的五个大字提醒着我们“为人民服务”。好的执法者,不仅要依法履职,还要在执法过程中体现人性化,这既可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又不会留下不良的后遗症,应当成为执法者追求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