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他们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进行专项帮扶,开展了近千场志愿服务活动,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团队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省青年文明号等10余项国家、省级荣誉,30余人次获得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省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他们就是南通崇川法院“天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我们法院青年干警在执法办案中铁面无私,在法庭外释放爱心温情,让法官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群众看法院的视角更加立体。”崇川法院院长娄宏春感触很深。
特别关爱送给特殊人群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5月13日,南通崇川法院的青年志愿者又一次面对队旗,庄严宣誓——初心未改,使命依旧。
10年前,因审理一起智障少女被故意伤害案,成为当初“天平”志愿者服务队的起源。
不久之后,一次意外的“泄密”促成了“天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诞生。时任崇川法院立案庭庭长纪华多年来默默地资助当地一位贫困生。这件事情偶然被大家知晓后,干警们深受感动。院党组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决定以青年党员队伍为重点,成立“天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注册加入社会志愿者协会团体。
2020年5月,由崇川法院青年志愿者发起的点亮“微心愿”向贫困地区爱心捐物活动,得到了全院干警的积极响应,在活动发起后短短一个小时,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14名留守儿童的“微心愿”被该院干警全部认领。
10年来,志愿者们成立了关爱孤残儿童、关爱孤寡老人、关爱失足青少年、走进农民工子弟小学、走进大学校园五个小组,项目化开展志愿帮扶。组织“周末小家”活动,通过“2+1”结对模式定期到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组织“夕阳关怀”,进社区探望孤寡空巢老人,点对点提供法律服务;组建“天平法律宣讲团”,进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开展民法典宣讲。
抗疫岁月激扬青春力量
泳镜戴在脸上六七个小时,感觉如何?
去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崇川法院青年志愿者严晗彦在一个全国志愿者微信群里看到,武汉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需要戴着泳镜上手术台,因为医用护目镜早已用完。
严晗彦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出门“扫街”,搜罗了200多副护目镜,赶紧寄了过去。
严晗彦又在朋友圈发出了号召,请求大家捐赠物资,很快崇川法院人的爱心如潮水一般奔涌而来。
“天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赵楠告诉记者:严晗彦的善举迅速得到了该院全体志愿者的热烈响应。大家分组行动,联系货源、统筹捐款、跟踪物流,把每一份爱心直接送到了抗疫最前线。
志愿服务彰显专业精神
“一叠叠卷宗的背后,是一双双渴求帮助的眼睛。”崇川法院家事法庭青年法官季金华专业审理离婚、赡养类案件,他自学心理学课程,为离婚案件中的未成年子女进行心理疏导;他与同事牺牲休息时间,选择典型案件,把“周末法庭”开到社区里;他们还在法庭里设立“家长课堂”,督促离婚父母正确履行家庭教育义务,确保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崇川法院完善工作机制,开展“彩虹”关爱行动。发动全院联动、全员参与,畅通涉青少年案件“绿色通道”。在涉少刑事案件审理时,制作“粉色卡片”,撰写《法官寄语》,以更为柔和的方式感化被告人。在全国法院率先发布“红色督促令”,促进家长尽好监管义务。
微光星火,汇成银河。“天平”青年志愿者以法律彰显公平正义,用奉献诠释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