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10年,他从一名新人成长为精通各项业务的“行家里手”;冲在一线,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让他对社区情况熟稔在心;心系群众,他成为了大家最信赖的“知心小哥”……32岁的周志祥,现任江苏省海安市公安局白甸派出所社区中队中队长,曾多次被上级表彰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12年被共青团南通市委评为“南通好青年”,2015年被共青团海安县委表彰为“海安县青年岗位能手”,2020年被共青团南通市委评为“南通优秀共青团干部”。
刻苦钻研,他是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从2010年踏进白甸派出所的大门,不管在哪个岗位,周志祥一直坚持学习。他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大量的法律和犯罪心理学书籍,增强业务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他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所里大事、小事他都抢着干。10年时间里,周志祥从一名刚入警的“新瓜蛋”变为所里各项业务的“行家里手”,从派出所内勤成长为社区中队长。
从警10年,周志祥干了7年内勤。派出所内勤工作涵盖面很广,从材料撰写、台账制作、报表汇总、信息传达到接待群众,事物繁杂枯燥,一个“纽扣”系错,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就要求内勤人员要求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周密的逻辑能力。他白天忙着派出所各项事务性工作和接待群众,很多时候材料信息都要夜间加班完成,做好一天的工作经常已是深夜,周志祥和夜班的同事们常常一起用一碗泡面来“犒劳”自己。
如今,他担任社区中队长。不管是走访入户、法律宣传、纠纷调解,还是出差办案、服务群众,他都走在前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周志祥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走村串户开展社区排查和防范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配合。
攻坚克难,他是打击犯罪的“利刃尖兵”
白甸派出所的辖区地处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处,是南通市的“西北大门”,地理位置偏僻,警力偏少,很多时候民警都身兼数职,周志祥既要做好内勤工作又要抓好社区工作,同时还承担着治安民警的角色。
2020年1月某日凌晨,周志祥带领两名队员在辖区新204国道上巡逻,发现一名男子驾驶电动三轮车一头掉入路边田里,急忙赶去救助。在现场,周志祥和同事扶起男子,一起帮着把电动三轮车推到了路上。男子连声道谢,推着车就想离开。虽然是夜间视线不清,但是周志祥还是认出了男子系前科人员徐某,并从其脸上发现了一丝慌张的神情。经过排查,确认这辆电动三轮车系失窃车辆,后徐某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每次进社区,周志祥总会带一本小本子,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的各种情况,“人熟、地熟、情况熟”让他在侦查破案、打击犯罪中得心应手,在2019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周志祥主动请缨,核查涉黑涉恶线索8条,多次带队出差外省办案,成功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人。
服务为先,他是群众心中“知心小哥”
周志祥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白甸派出所工作,如今身为分管社区工作的负责人,依然经常到辖区群众家中上门服务,与辖区内大多数村民成“老熟人”,也结下“好人缘”。
白甸镇瓦甸村的独居的朱奶奶生病常年卧床不起,二代身份证丢失一直无法补办,周志祥知道后,主动上门为老人办理二代身份证,并亲自送上门。平时社区走访中,周志祥总要到朱奶奶家走一走、坐一坐,帮着老人做做家务,朱奶奶逢人便夸,“小周心眼好,人实在,比子女还要亲”。
这样说的还有住在敬老院的沈大爷。周志祥与沈大爷结缘起于2020年8月,他在工作中了解到孤寡老人沈某在外流浪多年后回到辖区,既无户口,也无家可归。得知这一情况后,周志祥一边查阅户籍档案资料,另一边积极走访了解情况,为其补齐了户籍证明材料,并送其到敬老院安度晚年。如今,周志祥只要一有空,总要去敬老院看看老人,陪老人聊天解闷。工作人员感慨地说:“谁说老沈没有子女的,这可比有子女的人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