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一个耄耋教师的新年心愿:“帮女儿还清债务,让她睡个安稳觉!”
2020-12-31 10:23:0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诚信也是市场经济的原则。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为了自己的孩子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子债父还”虽然是传统观念但未获现行成文法的确认。人们一直将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南通有这样一对老夫妻,在得知女儿无力还债之后,主动背起了“替女还债”的重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欠下巨额债务,女儿无力还债 

  事情要从2009年说起,陈某因生产经营向王某借款30万元,并请父母出面找到学生季某提供担保,后期因为经营不善,无力还债,王某遂提起仲裁要求担保人季某返还钱款。因季某不履行仲裁文书确定的还款义务,王某遂于2009年3月以生效的仲裁文书为法律依据向市中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作为实际借款人的陈某与本案被执行人的季某陆续向王某履行了5万元。但因做生意期间向众多亲戚朋友借了钱,如今生意失败,债权人纷纷找上门来讨债,陈某背负巨额债务,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陈某作为主债务人无法还款,季某家庭又十分困难。执行法官穷尽了一切调查手段,未能发现季某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在此情况下,让季某履行剩余的25万元债务实属不现实。 

   

  可怜天下父母心 老人双双把债还 

  陈某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陈某的父亲陈老是一名退休教师,陈某的母亲徐老是一名工厂退休职工,两人为人诚信,学生、同事们都很敬重他们。陈某的父母在得知陈某生意失败欠下一屁股债,甚至还有官司在身的时候,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在看到女儿无力还债之后,两位老人主动将女儿的债务“揽下来”,不让担保人季某因偿还担保债务而陷入困境。 

  两位老人给大家打了招呼“你们不必担心,我们作为陈某的父母肯定会帮助陈某还钱,但难以一次性还清,需要分批还”。后期,陈某父母与王某签订了还款计划“约定每个月固定还款一定的数额,到2020年12月31日前将所有的债务还清”,让季某摆脱了担保债务,过上了自己的生活。 

  “这些钱需要还吗?”不少亲朋好友和乡里乡亲劝他们,“女儿的债务怎么也轮不到你这个做父母的来还,况且还在有担保人的情况下”。其实,面对女儿所欠下的债务,按照法律规定,父母本可以置之不理。 

  父亲陈老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女儿的债,我们来还,我做了一辈子的老师,我一直教导我的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言而无信,我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指着我的脊梁骨骂,只要我们老两口还有一口气,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些账还了”。 

  就这样两位老人踏上了“为女还债”之路。2009年那会,父亲陈老每个月退休工资只有八九百,但每个月还要攒钱还债,不仅仅是要还王某的债,还要还女儿陈某欠其他人的债,两位老人省吃俭用,为还债卖掉了两套房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母亲徐老近些年身体抱恙,并多次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就是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两位老人依旧攒钱还债。父亲陈老说“2018年是最困难的时候,那一年爱人身体查出疾病,需要一大笔治疗费,而我们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又是固定的,我们的生活经不起一丝一毫的波动。一方面要帮助爱人治病,另一方面还要按期履行还款计划,回想起那段时间都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 。 

  守信如玉,清偿了所有债务睡了踏实觉 

  2020年12月18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陈某夫妇来说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陈某夫妇将最后一笔钱款打入到双方约定的账户中,这也就意味着,两位老人把女儿欠王某的债务全部还清。如今的陈老已经84岁,徐老也已经74岁,两位老人用十余年的时间,终于将女儿70多万元的债务全部还清,这里不单包括欠王某的钱,还有欠其他亲戚朋友的钱。 

  “我们老两口,终于完成了心愿,终于把女儿的债务全部还清,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母亲徐老说到,“这么多年,女儿的债务一直是我们老两口的心事,一天没有把钱还完,我们就一天不安稳,精神压力很大。很多人劝我们没有必要替女儿还债,也有一些债权人看到我们老两口那么大年纪还坚持还债,主动提出减免债务,但是我们觉得这样自己的良心过不去,做人要讲究良心,我们宁愿吃苦受累,也一定要把女儿欠下的钱全部还回去,这样我们才踏实。” 

  因为本案属于申请执行人王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陈某的父母于2020年12月25日来到法院,找到执行法官并告知债务已经按期履行完毕,希望能够在新年来临之际拿到法院的结案通知书,这样他们才能完成法院认可的履行完毕。为提倡诚实守信,并且考虑到两位老人家庭生活困难,经向领导请示并依法通过审批程序决定对该案的执行费予以免收。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诚信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能做好榜样,父母替子女还债的案例,生动诠释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陈姓父母一诺千金的举动,不仅为女儿守住了诚信底线,为社会作出了示范,更是一份最朴素的责任感。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既需要法律的约束,同时也离不开人民对诚信的坚守。在执行难的今天,像这般以亲情解锁执行难的案例,也启发我们进一步改进执行措施,注重优良家风与执行工作结合,多举并措破除执行难,积极释放执行社会效果。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