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港护渔,平安滨海。地处南通市如东县洋口港经济开发区腹部核心位置的滨海村,陆域面积1.73平方公里,海面滩涂面积却达十四多万亩,是如东滩涂面积最为广阔的沿海村。全村以养殖文蛤、泥螺、紫菜等海鲜产品远近闻名,滩涂产业在渔业现代化大格局下不断提质增效,村域经济活力日显。
今年,该村以“平安渔业”创建赋能“网格+”建设,通过独具海域特色的治理办法,集合多方力量,共同打造以增强渔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上安全管理水平为目标的现代化治理新模式,在实践中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网格+”渔业整治:除风险查隐患,安全责任在网格
“网格员对我而言,是一份责任。从事滩涂巡查、安全培训,需要的不仅是耐心,更是一颗服务群众的热心”李朋朋是滨海村第1网格兼职网格员,同时也是滨海滩涂公司督察队大队长,从事滩涂安全巡查、管理培训等工作。风里来、雨里去,是他从事滩涂和渔业管理的工作常态。
海洋渔业生产,不同于传统农业,对作业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海面天气及滩涂变化,都会在涨落潮中出现新的情况。滨海村坚决落实安全责任制要求,发挥网格员蓝马甲的“安全监督员”的作用,积极构建起“1+1+1”立体式、全过程、无缝隙的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事故防控能力,确保实现全村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今年在海洋渔业“一打三整治”工作中,配合渔业部门加大海上稽查力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1件,尤其在督促用滩企业维护和更新海上安全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网格+”普法宣传:送图书讲法治,志愿服务在网格
“在渔民当中做宣传,依靠的是结实的脚板子,把普法书本送到码头、送到船头。”网格志愿者肖蒙蒙谈到“流动书箱”时,内心一阵激动。为了满足渔民在渔业生产闲暇时间的文化精神需求,滨海村以“流动书箱”的形式,将农家书屋服务延伸到滩涂和大棚。
滨海村农户基本都从事文蛤、泥螺、紫菜、南美白对虾等海水养殖和生产经营,主动到村农家书屋学习的群众不多,如何丰富渔业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想到了“流动书箱”,网格志愿者根据渔民电话需求,定期将书箱内书籍更新,送到渔民手中。法律法规类书籍,总是书箱里不变的搭配。志愿者,作为网格服务管理力量的构成部分,他们让网格服务充满温情色彩。每年的4月到12月是渔业起捕期,志愿者每月通过这种形式,送书传训、普法惠民达1200多人次。
“网格+”应急救援:抢险情保稳定,防灾减灾在网格
“网格长肩负安全重责,无论何时何地发生危险情况,我们都要保证第一时间出现,第一时间处置。”滨海村第1网格网格长孙力力日常在海上安全“网格驿站”值守。作为网格长,他为解决渔民“不守时,延时作业”问题,在关键时期,采取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海上安全落到实处。
恶劣天气,对于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来讲,是无时不刻的敌人。滨海村为积极做好汛期海洋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冬季面临寒潮风暴较多的情况,及时通过驿站宣传栏和渔业卡口宣传栏,做好出海渔船回港避风的监管和督促。海上安全“网格驿站”是滨海村今年“网格+”一村一品的重点建设工作。工作站内部添置了各类应急救援设备。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海上险情时刻都可能发生,应急救援工作通过网格加以落实具有持久生命力。
凭海临风唱渔歌,通过“平安渔业”赋能“网格+”建设,切实有效增强渔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上安全管理水平,定为“平安洋口港、平安长沙”贡献滨海网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