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通市通州区司法局在教育培训中坚持按需施教、分类施策,找准切入点、找对契合点,从而提高质效,确保实效。
“政治”与“业务”相结合
认真落实政治机关要求,坚持“首题必政治”,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近期,着重组织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专题培训。在提高政治站位的同时,以提升干部队伍“一个统筹、四项职能”履职能力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专技培训。针对机构改革后,司法所人员法治能力滞后和薄弱的问题,举办法治建设培训班;针对《社区矫正法》的出台,举办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培训班、社工培训班;针对人民陪审员选管制度的改革,举办人民陪审员集训班等。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线上,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司法行政网上学院、通州干部在线学苑、“青年大学习”等线上学习平台,实现“线上天天学,掌上随时学”。线下,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抓好关键少数的学习。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党员到红色基地集中学,到攻坚支部的攻坚现场实地学。制定季度考试办法,考试内容为时事政治及司法行政业务。每次在系统内随机抽选30人参加现场闭卷考试,分数及排名在系统内公布,并作为公务员年终“评先进优”和劳务派遣人员续签合同的重要依据。经过一年多的推行,系统人员逐渐把主动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和行动自觉,同时为三年一次的竞岗、轮岗做了知识储备和工作铺垫,缩短换岗后从了解到熟悉再到精通的过程。
“点单”与“实战”相结合
按照“你有所需,我有所训”进行“菜单式”培训。每年初,由职能科室征集各科室、各司法所的培训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训什么”的原则,让基层“点单”,部门“掌勺”,从而共享“业务知识大餐”。“实战”主要侧重于演练和竞赛等教培活动。随着5G时代的到来,如何开展舆情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都是基层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此,今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2次、模拟召开新闻发布会4场。此外,注重到矛盾调解、拆迁安置、环境改善、招商引资等基层前线、艰苦岗位进行实践培训。通过一线锤炼,年轻同志迅速成长。目前,基层全区司法所长中,除两名是70后外,其余所长均是80、90后。近五年,从司法所长走上镇领导岗位的有8人,到两办、纪委、组织部等重点部门、重要岗位担任科长的有7人。
“本土”与“外力”相结合
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系统内在教育资源,让本土专家有地位、有市场。全区专职调解员培训班上,安排局调处中心科长、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张建华授课;基层法律工作者培训班上,安排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全国优秀法律援助律师曹海芳授课;系统内新闻信息员摄影采风活动中,邀请局退休干部、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捷飞进行现场指导教学;司法所人员走进社区、校园和企业,成了当地的讲法专家。同时,巧借外力,利用外来资源。依托区委组织部举办的“菜单式选学”讲座,区委政法委举办的政法大讲坛等高规格培训,把握学习机会,认真组织,今年全系统共有220人次参加此类学习,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日常”和“定期”相结合
教育工作润物无声,贵在经常,须融入日常。在做好定期、定向教育培训的同时,更注重久久为功的常态化教育。区局大厅的公告栏内会经常分享局机关、司法所“季度明星”的工作经验、重要会议的交流发言材料;局三楼设有与12348谐音的“123视吧”,是大家交流学习的“快乐大本营”。“1”是要求大家1月读一本,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2”是一季选两“者”,每个季度组织开展“思考者”活动进行头脑风暴或“朗读者”活动,读好书,说心得;“3”是每三个月一次考试,从而形成“看、说、考”三点闭环。主动学习成了通州司法行政系统的日常标配,教育变得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今年以来,我局共组织各类实体培训班8期,培训476人次。其中,培训公务员105人次、公证员8人次、律师65人次、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50人次、人民调解员150人次、法律服务人员98人次,为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