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南通市自2015年起,探索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了“清单管理、普法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各责任机关压实普法职责,全面整合普法教育力量,推动普法工作从普法主管部门“独唱”,到普法责任机关“领唱”,到全社会“齐唱”,有效推动了全民普法工作。
实施清单管理
为落实普法责任制划定“责任田”
2015年9月,南通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关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按照“分类实施、逐步攻坚、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探索将国家机关的普法职责内容进行全面细化,形成精准普法清单,推动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定位清晰、职责明晰。2016年,南通市法宣办、市司法局向市级机关各部门编制发放《精准普法一本通》,正式确立了普法清单制度。《一本通》全面梳理现行有效的250部主要法律,简要介绍法律的颁布、实施、修正过程以及主要内容,成为普法的内容清单,明确了“普什么”;依据法律施行日期和各纪念日、节日等将法律进行排列,形成部门的年度“普法日历”,成为普法的时间清单,明确了“何时普”;按照“时间到点,责任到人”原则,形成各部门的“普法建议”,每个法律对应的主要普法责任机关、每个部门涉及的法律一览无余,成为普法的主体清单,明确了“谁来普”,实现普法责任从抽象到具体转变。
推行普法提示
为落实普法责任制握好“方向盘”
成立“谁执法谁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联络员队伍,探索实行“一事一提醒”普法提示函制度,依照“普法日历”,在重要节日、法律施行日等普法节点期间,以及群众对某些法律法规需求强烈等情形下,向相关普法责任部门提前发出“普法提示函”,提醒宣传的“时间、内容、责任”三要素,并要求及时反馈普法工作开展的动态情况、社会影响和相关图片资料。对落实“普法提示函”不力,未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的部门,强化指导,固强补弱,通过季度普法建议书的形式,提醒限期整改,推动实现普法工作事前提醒、事中跟踪、事后督办。
统筹工作平台
为落实普法责任制配备“引擎器”
市法宣办编发《南通崇法》《法润江海报》、市级法治宣传栏,改版升级南通电视台《法治纵横》、电台《法治时间》,拟制《关于加强媒体公益普法宣传的实施办法》,在“法润民生”微信群开辟微服务、微学法、微咨询等栏目,并根据各部门普法需求和普法内容,制定各部门宣传载体年度安排表,既为各部门履行普法主体责任提供了载体平台支持,也有效解决普法工作“碎片化”问题。
强化评估反馈
为落实普法责任制统一“度量衡”
出台《“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将机关部门的普法职责任务细分为内部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面向社会的法治宣传、以案释法开展情况、依法决策和履职情况、法治文化建设等18个考核大项31个考核具体指标,所有指标精准设置考核分值。坚持专业评议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全市“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制度,市法宣办在国家机关自我评估、量化打分的基础上,抽调各机关部门普法骨干成立专业评议组,随机确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代表、新闻媒体代表、法学专家等人员共同组成集中评议组,通过听取履职报告、查阅工作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按照日常考评40%、年终考评60%的比例,综合评定61家市级国家机关普法履职的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结果通报并作为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依据。
通过健全“清单管理、普法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谁执法谁普法”工作逐步呈现出集合、集成、集约的良好态势:
一是实现了普法力量的集合。通过实行闭环管理,有效推动了“谁执法谁普法”的单位、内容、要求、措施“四落实”,凸显了法宣办的组织、指导、协调作用,推动司法行政部门从“主演”向“导演”转变、各部门从“配角”向“主角”发展,共同按照普法责任制要求,加强联动合作,形成普法合力,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实现了普法任务的集成。通过实行闭环管理,明确了“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主体、普法节点、普法内容、普法标准、普法形式等内容,切实解决“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明确国家机关的普法日常职能,推动了国家机关普法从“无序开展”向“有章可循”转变,开展宪法、民法典、疫情防控、长江大保护、扫黑除恶等主题宣传560余场次,举办“德法涵养文明 共建绿色生活”“美好生活·法典相伴”“支云杯”民法典知识竞赛、法治文化节等主题活动170余场次,惠及群众90余万人次。
三是实现了普法实效的集约。通过实行闭环管理,营造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推动各部门结合传统文化、单位特色,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治宣传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执法司法,提升了普法精准度、能见度、接受度,涌现出市检察院“向阳花行动”、农业农村局“法润通农”、妇联“莲蓬细雨”普法模式等10个市级机关优秀普法品牌,国家机关普法逐步从“枯燥无味”向“灵动有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