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兴东街道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借鉴发展“枫桥经验”,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着力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本土高效人民调解特色品牌,社会综治维稳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选优聘能以老带新,筑牢“第一道防线”
人民调解员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肩负着化解矛盾、宣传法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职责使命,选优聘能优化调解员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效调解解民忧的必要保证。目前,兴东街道一方面优化街道调处中心人员配比,由一名事业编制的退役军人担任调处中心主任,两名经验丰富的村居支书担任调解员,司法所退休老干部担任法律顾问;另一方面,还针对各村居调解员队伍老龄化现象,及时选优聘能调整队伍结构,注入了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法律素养的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役军人、老模范等“五老”传帮带作用,做到“以老带新,以优促新”,帮助年轻调解员更好更快地成长。
云上线下强化培训,提升调解员能力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提升调解员的业务能力是根本。兴东街道一方面,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根据兴东本地物流、建筑工程等行业专业领域和农村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特点设置培训课程,重点开展法律政策、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和载体,采取集中授课、研讨交流、案例评析、旁听庭审、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另一方面,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员线上培训平台,利用“云视讯”系统组织调解员集中观看《人民调解大讲堂》,推动线上“云课堂”与调解员培训深度融合,实现疫情期间业务培训“不打烊”,不断提升调解员业务水平,使其真正成为基层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知识的“宣传员”、司法为民的“监督员”、沟通群众的“联络员”。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解开纠纷矛盾“锁”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兴东街道认真贯彻落实省司法厅智能平台建设要求,切实履行好职责,督促各村居调解员将受理、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完整、准确录入“南通市人民调解管理平台”智能平台。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按照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的要求,每日依托微信、QQ群等信息化平台进行“零报告”,及时上报排查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上半年街道及村居各调委会共受理并调处矛盾纠纷120件,其中村居受理并调处90起,街道受理并调处30起,调解成功率达98.8%以上。
兴东街道以各村居调解委员会为基础载体,积极寻找“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方式,通过选优聘能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完善管理保障工作实效三方面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为平安兴东、法治兴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