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正平,1963年出生,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民警。自1999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南通,老单便一直奋战在交通事故处理的第一线,20年来,共处理交通事故14000余起,其中亡人事故760余起,破获的逃逸事故不计其数,多次受到省、市、区表彰嘉奖,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事故处理专家。不得不提的是,据不完全统计,老单从警以来收到人民群众的锦旗少说也有108面,而在这一面面锦旗的背后,是老单一心为民的拳拳之心。
三斤老赤豆和一片烂菜叶
“锦旗是收到不少,可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三斤老赤豆。”老单说。这宗发生在2004年的逃逸案追踪历时7年,横跨四省。当老单把这个消息告知当事人时,老汉老泪纵横:“等了这些年,老伴儿你终于可以瞑目了。”2004年初秋的一天凌晨,钱老太太骑电瓶车带着6岁的小女孩,被一拉砖的农用车当场撞死,孩子重伤,肇事者弃车逃逸。经查,驾驶员是安徽人,老单找到肇事者的暂住地发现他全家都不见了。但是老单绝不放弃,循线追踪到安徽,南京、浙江……其间酸甜苦辣真是不足言道。老汉每年都会来中队询问老单案件进展情况,而这次他特地给老单带来了三斤赤豆。“你知道吗?这三斤赤豆都泡不开了。”老单沉默了一会又说:“也不知道老人家存了多久,可是我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心意,它比什么都珍贵。”
从警以来,老单始终秉持着逃逸案件必破的信念,破获大大小小逃逸案件不计其数,其中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就有近20起,他不光在2008年被江苏省公安厅授予“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追逃先进个人”的称号,更是被受害人家属誉为“一心为民破案神速”的正义守护者。他用一次次逃逸案件的侦破,捍卫着交通法的尊严,践行着从警之初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去年7月12日下午1点不到,在通州主城区的建设路路口,一辆电动三轮车撞了一辆自行车后未做停留便驾离现场。由于建设路是主干道人来车往,现场被破坏得差不多了仅仅留下一片被压得烂碎的大白菜叶子。而自行车驾驶人张大爷被撞懵了,关于事故情况是一问三不知。作为该案的主办民警,老单一连几天便窝在办公室角落里看监控搜寻嫌疑车辆的踪迹。通过对事故现场周边数十个监控录像的调取和分析,老单得到两条重要线索:一是肇事电动三轮车及肇事者较为清晰的影像;二是肇事者每天中午12点左右,会开着三轮车从通州区第二集贸市场旁的小巷子出来。菜市场,三轮车,菜叶子......老单灵光一闪,没错,肇事者极有可能在第二集贸市场内设摊卖菜。老单找来第二集贸市场的管理员,将肇事者影像拿来辨认,最终锁定并找到肇事者周某,并为伤者张某争取到2200元的赔偿款。
“不管是处理交通事故还是查处交通违法行为,都是给人民群众普及交通法律法规的过程。我们得把枯燥晦涩的法律语言‘翻译’成连法盲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得让大家心服口服。”老单一语道破自己处理事故多年却从未投诉或复核的秘诀。
2019年6月3日,通州区进鲜港鲜花小镇附近,一辆正常过人行横道的电动二轮车先是与一辆由东向西的电动三轮车发生碰撞,倒地后又与跟在电动三轮车后闯红灯的电动二轮车撞上了。闯红灯的电动二轮车驾驶员认为是前方的电动三轮车妨碍自己通行这才发生第二次事故,自己也是受害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闯红灯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这次事故中,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行为与事故发生是存在因果关系的。退一步讲,要你按照信号灯通行了,还会发生这事儿吗?还好大家伤得都不严重,要知道,在你们之前,因为闯红灯丢了性命的,或者进了大牢的可都有。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啊!”围观群众听了老单这番话,纷纷点头,这闯红灯的电动二轮车驾驶员红了脸,也乖乖地接受了交警的责任认定。
“你们这右拐专用车道当时可没法走,我从直行道右拐有错吗,凭什么判我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我不服,赶紧给我撤了!”男子唾沫横飞,理直气壮。原来前段时间该男子驾车经过南通市通州区青年东路龙盛大道时,看到右拐专用车道有交通事故,觉得自己没法通过,便从直行道右拐,被电子警察给抓拍了,觉得特冤便前来城区交警中队申诉。老单查询了路口监控录像和当天的接处警记录后,扶了扶老花眼镜,告诉男子一点也不冤,一是交警当时在路口已经摆放警示桩,同时留有足够的距离供右拐车辆通行,同时段的其他车辆都能够过去,为什么男子过不去?二是交警当时也并未指挥男子从直行车道右拐,就应该按照交通标志通行。末了,单正平还拍拍男子肩膀笑着问他是不是考科目二的时候限制门没过关。聊到最后,原本脸红脖子粗的男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服了,你这是说到我心坎儿里了,我看路有点窄,就没敢过,我接受处理!”
“交通事故处理不仅要公开、公平、公正,更要合法、合情、合理,引导群众自觉地去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话音未落,老单又埋头扎进了事故卷宗堆里。
提升整个中队的精气神儿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同志们的精气神对年轻同志的工作质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促进整个队伍建设。”通州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黄敏捷表示,这种影响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新人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老单们敢于亮剑、冲锋在前的精神所感染,自觉进入角色。近年来城区中队涌现出全国最美警察、一等功臣陈忠林,“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沈辉......等众多先进典型,更是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在第三方测评中群众满意度高达95%。
如果把社区民警比作一个社区的“活地图”,那么老单就能够称得上是辖区“天网系统”的“活地图”了。通州主城区的大小监控点就没有老单不知道的,一旦发生逃逸事故,老单总能快速而准确地指出关键监控点位,找到逃逸事故的突破口,让嫌疑人无处可逃。而这与老单的勤勉踏实是分不开的:在城区中队事故处理办公室西北角,总能见到一个瘦削而坚挺的背影,坐在电脑面前纹丝不动,带着血丝的双眼一转不转地紧盯着屏幕上的人来车往,右手紧握着鼠标,仿佛手握着一把狙击枪,时刻准备狙击画面中的嫌疑车辆。这就是老单的日常。“只要有逃逸事故,老单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即便不是他当班,也要过来看看。老同志尚且不移白首之心,我们年轻人更应有担当、有作为。”中队民警何丁鹏目光坚定,28岁的他短短一年内已成为中队处理醉驾案件的中流砥柱,一手包揽全部的危险驾驶案件及二次酒驾案件,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也从未听他叫苦喊累。
“老单这人特爱管闲事儿,手头事故处理得差不多了就老‘串岗’,赶都赶不走。”青年民警李丹无可奈何地摆摆手。城区交警中队地处通州主城区,年均接处警量近6000起,不到20平米的事故接待办公室几乎每天都是熙熙攘攘,4个事故处理民警们连喝口茶的功夫都顾不上。处理完手头的事儿以后,老单便跑到同事办公桌旁揽活儿干,同事们调侃老单多管闲事,又没薪水加。老单总说,同事的事儿不是闲事儿,群众的事儿就是自个儿的事儿。交通事故处理新手李丹暗暗下定决心,要尽早独当一面,争取给“老单们”减减负。
采访到最后,老单忽然来了一句“我觉得我父母给我起名字真有先见之明”。我一愣,老单又笑说:“我这一生似乎就是为了公平和正义而存在的,名字中倒占了两个字”。我也笑了,默念着“单正平”这三个字,笑容中多了份敬意和肃然,因为我知道,这“正、平”二字背后又是多少次殚精竭虑的谋划,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多少年旷日持久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