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南通
军装换警服,疫情面前依然是“战士”
2020-08-03 09:28:00  来源:南通市公安局

  在南通公安的队伍里,有着许多从军人到警察从军营到警营的军转干部和转业士兵。 

  在部队,他们风雪戍边,铁血卫国;在警营,他们本色不改,守护平安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更是发挥部队的优良作风,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用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王兰勤:穿军装、穿警服,都是为人民服务 

  王兰勤,2016年底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南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民警。在很多人眼里,交警就是风吹日晒“开单子”,但王兰勤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觉得穿上这身警服,就跟以前穿军装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他是防疫查控一线不退的身影 

  王兰勤老家是在河南开封,曾在部队戍边16年,4年前刚从部队转业。前两年的春节,因为工作的原因他都没能回去,今年他早早定好了机票,并主动承担了除夕和初一的夜班,打算初三一下早班就回去照顾病重的父母。 

  可谁知,疫情突然来袭,王兰勤几番斟酌还是退掉了机票2月3日,他作为第一班增援力量赶赴小海卡口,开展疫情查控工作。他和同事们白班、夜班连轴转,严把关口,仔细查验。2月10日下午,王兰勤接到哥哥的电话,身患胰腺癌的母亲病危。接完电话,王兰勤独自忍住泪水,继续工作直到交接班,他这才请假匆匆赶回老家,直奔医院见了母亲最后一面,一小时后母亲撒手而去。整个疫情防控期间,王兰勤始终坚守岗位,冲锋在前,他说:“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就应该舍小家为大家。” 

  他用行动践行爱民为民宗旨 

  1月6日一大早,家住南通开发区的陈先生在家手部受伤,血流不止,送医途中又正好是早高峰,车行不畅,心急如焚的家人赶紧报警求助。 

  正在执勤的王兰勤接到指令,立即赶了过去。他驾驶警用摩托车带道,引导送医车辆快速通行,同时通过对讲机联系前方的同事做好保障。本来开车需要20多分钟的路程,在王兰勤的引导下,六七分钟就赶到了医院。到达医院后,王兰勤又热心地帮着排队挂号。从部队到地方,身份转变了,但不变的是爱民为民的初心。4年多来,王兰勤坚守平凡的交警值勤岗位,积极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8年9月的一天,作为仁爱社工中心联系人的崇川区司法局白主任联系他们中队,想请民警为中心的未成年人上一堂交通法制课。得知情况后,王兰勤主动请缨:“我去吧,我以前在部队一直也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又多了一个“王老师”的身份。他定期走入学校、社区,给孩子们讲授交通常识和防范知识。同时,他还积极帮扶辖区内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学生,他自费买了书包和图书卡,利用自己休息时间陪他们到博物苑、园博园学习、游览,今年疫情期间,他和同事们还买来口罩给孩子们送去。 

    

   兵:从橄榄绿到公安蓝 

  郭兵,东灶港边防派出所社区民警兼港船民警。2019年1月1日,武警边防部队正式转改退出现役,郭兵也从一名边防军人成为一名公安民警。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服装变了、名称变了、身份变了,但是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不变,守卫人民群众的职责不变! 

  一船一档,平安港口的缔造者 

  东灶港口辖区海岸线长,管辖区域广,一旦开捕,渔船、渔民信息令人眼花缭乱,管理压力与日俱增。作为港船民警,郭兵凭借不服输的干劲,一头扎进了港口梳理船管数据,掌握码头近百艘船舶和千余名渔船民信息,数据精准无误,港口秩序井井有条。 

  为了船管工作精益求精,郭兵给自己提出了工作目标——建立“一船一档”。但是这项工作势必要投入大量精力。 

  接下来的日子,港口总能见到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民警的身影,从笔记本、便笺条到所有信息平台录入系统、警务终端。几年里,在他努力下,东灶所“一船一档”全部建立完毕,为有效维护海上作业安全,打击违规出海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腔热血,人民群众的守护者 

  一名73岁的孤寡老人梁某,因为存在精神残疾,平日一人独居,靠捡垃圾维持生计。得知这一情况后,郭兵主动上前,通过走访了解到:梁某本是东灶港人,30多年前将户口迁往甘肃兰州,后来又独自回来生活在垃圾成堆的破房子里至今。 

  郭兵与村委会取得联系,积极想办法帮老人解决困难。由于其户口不在本地,惠民政策无法享受,加上他精神时好时坏,让村里束手无策。郭兵辗转联系,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由于多年失联,被迁入地依规冻结的户口资料。 

  郭兵联系当地,开通绿色通道,远程比对核实确认了老人的身份信息,恢复了户口信息。郭兵担任社区民警以来,坚持定期走访村委会,及时掌握辖区情况,摸排安全隐患,他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和防通讯网络诈骗宣传,全面夯实辖区安全基石。 

 

   磊:一片兵心在警营 

  李磊,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文峰派出所社区民警,2016年从部队转业到辽宁省营口市公安局,经“团圆计划”来到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这4年来,他充分发挥军人身上特有的优秀品质,以实际行动建功警队。 

  “肯吃苦是当兵人的‘财富’” 

  说起李磊的吃苦精神,所里无人不佩服。2016年,李磊刚到所不久,就决定报名参加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对此,有人不解,“都一把年纪了,还自讨苦吃?”但他却说军转民警法律业务先天不足,得尽快补短赶队。 

  不到半年,在上级组织的社区民警练兵比武竞赛中,李磊的笔试和对辖区人口、管辖单位熟悉率的抽测综合成绩排名分局前列,就连现场考官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文峰所辖区是南通主城区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平常除了社区工作,接处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到了逢年过节,一个月下来都凑不齐完整的轮休,他从无怨言。他说:“肯吃苦、能吃苦是当兵人的‘财富’!” 

  “咱就是个穿警服的老百姓”

  作为社区民警,李磊常说:“社区民警能不能把社区工作做好,关键要看他与群众走得近不近,是不是打心眼里关心和帮助群众。”所以,李磊大多数时间“泡”在社区。 

  今年春节前,李磊在走访中得知紫东花苑的一个低保户的家人刚刚去世,膝下无儿无女,一个人生活比较清苦。李磊思前想后,觉得不能光是给老人送些慰问品。他邀请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的志愿者们共同上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观看迎春晚会,让老人和小区群众一起分享节日氛围和社会温暖。“这个片儿警好,一点架子也没有!”这是大伙儿对李磊的评价。李磊却说:“咱就是个穿警服的老百姓!” 

  “冲锋在前,我别无选择”

  今年初,一场疫情突如其来,李磊作为社区民警,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大年初一开始就下沉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早赴点、吃泡面、废寝忘食连续奋战50多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李磊管理的三里墩社区住户近万人,社区出租房多、人员流动性大、排查管理难度高。他每天早早来到卡点值守,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封闭式管理,为居民测量体温、劝导居民戴口罩,同时逐户上门核查,尽管他腿部有伤却仍坚持每天排查三四百人他广泛发动网格员、楼道长、理事长等社会力量,推广办理“易来通”电子证,并开展防疫宣传,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健康和安全。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