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中,通州近期组织了三位实习大学生加入防非宣讲队伍,经过短期的“防范非法集资”专业培训后,他们踊跃走进基层社区,为百姓进行宣讲,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感触和收获。
No.1倪晨希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实习小分队三人跟随“防非”指导组去到刘桥镇徐园村村委会和镇人民政府,检查了镇上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宣传防范工作的落实情况。在这之前,我们熟悉并掌握了有关非法集资的核心内涵和外延概念,深入了解分析了一些具有警示效应的现实案例。在掌握基础内容后,针对如何评估地方防非处非宣传活动是否到位,又根据相关文件详细列出了粗略的考核问题和评价办法。到刘桥镇后,我们耐心聆听了镇政府人员关于镇里举办过的防非处非的活动安排,并细致地翻阅了一系列记载了村级宣传、镇级宣传、报表材料、问题处置等内容的工作台账。我们看到刘桥镇的宣传形式多样,范围广泛,活动丰富,深入下属各个村镇的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身份的人民群众。企业、社区、金融机构里会开展防非处非的专题讲座,中小学校园中会开展主题读书节,防非的各种宣传标语、口号横幅等等都显示在了随处可见的宣传栏、电子屏、生活用品上,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也会定期发布一系列的科普文章和视频。虽然刘桥镇防非宣传工作仍存在一些需改善之处;但这些常规和常态化的特色活动齐头并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了“三个标准化”的要求。
这次下乡走访,使我体会到只有踏入基层的厚实土地,我们才有机会体察到不同社会阶层真实的平常生活与辛劳的工作状态,并更好地做到“向下超越”。通过象牙塔外的真诚交流和密切沟通,我们才能不断地构建并完善外部认知体系和积极价值观念,愈渐激发投入学习与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具有社会属性和满怀昂扬斗志的新时代青年人,我们的思想意识才能进步。
后面两天,我们走进西亭镇纱场社区和九总渡村村民委员会,给长辈们开展了防非知识的宣讲大会。我们从身边的鲜明事例出发,一步步揭开非法集资的神秘面纱,剖析了不法分子形形色色但又万变不离其宗的引诱消费者投资的套路和手段,并提供了作为普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警惕和防范非法集资,如何维护好切身利益的有效方法。我们在讲解的同时,还播放了典型案例如“爱钱进网贷平台”和“爱福家养老服务”的短视频和防范非法集资的公益广告。长辈们认真地抬头听着看着,不时地拿笔记录些关键点,有的还拍了照片发到微信群里提醒家人注意提防,会多留心眼、会更加审慎选择那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投资理财项目和“挂羊头买狗肉”的养老机构服务,不被花言巧语和高利诱惑所蒙骗,会紧紧拴住口袋里的钱而不落入非法集资者的陷阱圈套里。
当满堂掌声再次萦绕在耳畔时,那种真切的喜悦和感动从我周身缓慢却热烈地铺就开去。在学校做小组汇报或是个人解说,更多产生的是一种任务完成后压力消散的欣慰与释然。而在长辈们从疑惑不解到恍然大悟的眼神透射的变化中,我体验到的是自己被他人认真聆听并理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持续升华;我意识到下乡宣讲不仅仅只是金融知识的单向传达,而更是情感的双向互动与激励。这份愉悦的正态情绪将鼓舞我投入今后的实习工作,将习得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更外化于行,更为勇敢坚定地向曙光不熄的远方前进和奋斗。
No.2卢季岩
防非宣讲的受众和平常在学校里演讲的受众完全不一样,大多是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这要求我们不能像在学校里一样讲求精确严谨,必须改掉一些过于专业的术语。如何讲得更贴近生活,让爷爷奶奶们了解更多,这对我来说是宣讲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不断地演练和负责人的指导下,我在宣讲时加入了当地的一些案例,讲述故事,还有一些更加贴合爷爷奶奶生活的报道和小视频。我看到现场不少爷爷奶奶都拍了相关案例,甚至还发到家庭群里,我感到十分自豪,希望在我们的宣讲和努力之下,爷爷奶奶能保护好他们口袋里的钱,尽可能地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No.3吴嘉成
在此次实习中我不仅提高了对各种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的了解,还前往各乡镇为广大市民朋友进行防范非法集资的宣讲,在宣传防非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学校中没有的宝贵经验。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回顾这半个月来自己的工作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我更要及时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时间不长,但体会甚多,明白了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深意。
我们为宣讲做了充分准备,自己制作了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的PPT,并前往西亭镇、十总镇和金沙街道进行防范非法集资宣讲,宣传大家远离非法集资,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对于以后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