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背景】
近年来,南通港闸法院紧扣“高质量”发展和区委“五个三”行动部署要求,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以“创新”推进执法办案向高质量发展,引领港闸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力“多点开花”,不断满足辖区内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日益增长的新期待和新需求。近年来,该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全省优秀法院、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近日,江苏法制报记者陈坚采访了南通港闸法院院长陆燕红。
记者:我们都知道,创新一直是法院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贵院在党建工作上屡获荣誉,还创新打造了“与法同行”融合党建服务品牌,在社会上也赢得了很好的反响。请问贵院近期在党建品牌建设上有没有什么新举措、新亮点?
陆燕红: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借助贵报平台展现法院工作。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一年,一场疫情让很多企业陷入低谷。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我院深入持续开展了“以案释法进企”“法企同行”“疫情防控·法治同行”“精准法律帮服”等一系列行动,把服务保障全区“重大项目攻坚突破”与审判执行工作协调推进、统筹兼顾。新形势下,我院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打造出“与法同行”融合党建服务品牌的2.0升级版,即“同心圆”系列活动。活动以法院为圆心,牵手金融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不断扩大“朋友圈”,打造1+N党建联盟,织密“连心网”,画好“同心圆”,形成以与法同行为“主力轴”、以初心的宗旨、暖心的举措、恒心的追求和亲心的作风为“两翼”的“一轴四心”大党建、大融合的格局,以最优服务共同画出服务经济建设、护航企业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记者:相信在“同心圆”的带动下,法院审执工作一定能实现更大的作为。刚刚我进法院的时候,看到一间“老王工作室”,这个名字真是别出心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陆燕红:“老王”其实就是我们返聘的一位退休法官王永余,他现在虽然退休了但仍然愿意发挥余热。“诉前调解老王工作室”至今共调解案件2597件,调解成功1493件,调解成功率58%。由于近年来新收案件数呈井喷式增长,法院人数并未随之增加,且受法官员额制影响,能直接署名办案的法官却仅有此前一半,这一系列问题让我们意识到矛盾纠纷全部涌入法院无益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应当借助社会多元力量,建立矛盾纠纷的分级化解机制,降低纠纷的成讼率。因此我院打开思路,积极主动向政法委汇报,联合区司法局、各街道,借助区司法大调解中心既有网格体系,依托区级、街道、村居三级调解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尝试建立多方协调配合的诉调对接网格新平台。这一工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一枢纽、五片区、N网点”。
记者:可以向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
陆燕红:好的。“一枢纽”就是指刚才所讲的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五片区”即指五个街道,依托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各街道发挥矛盾纠纷化解核心作用,对下联系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上联系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定期派人到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跟班调解,接受委托对本辖区的诉前调解案件进行调解。“N网点”即指遍布全区的村居网格点,各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受委托对本村居的诉前调解案件进行调解。诉调对接三方共建,形成了遍布全区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本质上有“散则成网、聚则成拳”的效果。针对法院送达难的问题,我们也同时发挥基层网格点的身处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协助法院送达,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去年,我们在区委政法委领导下,由我院牵头,会同区司法局、辖区各街道办事处共同制定《港闸区“法韵家园”无讼社区共建工作实施意见》,并在各街道社区设立“法律专家门诊”,指派5名员额法官挂钩各街道指导并参与社区调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及时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让老百姓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为了加强诉源治理,提升辖区平安法治建设水平,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立案庭每季度定期向区委区政府通报诉讼与非诉讼对接工作简报,对辖区内各街道主要民事案件发案分布情况、人民法院诉前案件化解情况及下一步打算进行数据采集、情况分析和趋势研判,从而为区委区政府及各街道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
记者:上至政府决策,下至矛盾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贵院通过构建“一枢纽、五片区、N网点”的诉前调解大格局就能达成这样的效果,由此看来,满足审执工作的需要与老百姓多元化的司法需求才是改革创新的源动力。
说到案件审理工作,今年在疫情发生初期,港闸法院就敢于创新,利用网络远程庭审的方式审理了全省首起口罩诈骗案,并通过央视在全国范围进行了直播,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没有案例可以参照,能跟我们谈谈当时是如何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案件审理的呢?
陆燕红:当时(二月初)正处于防疫关键时期,一方面是打击妨碍抗疫的犯罪行为的现实需要,是否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对于防疫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当时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要求不接触、无传染,传统的面对面的开庭活动都暂停了,传统庭审要提审被告人、开庭有旁听人员等等都不能进行,这个难题摆在我面前,采取何种办案方式才能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确保疫情防控、保障被告人人权三者之间达到平衡?我们大胆创新,想到了用互联网远程视频开庭的模式。在取得上级法院及当地党委的支持下,一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庭审模式创建,一方面进行法律论证及案件研究等庭前准备,时间很紧。我院紧急协调检察院、公安看守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以及运营商,先后攻克了远程电子举证质证、网络直播、与央视视频对接等技术难题,为庭审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我们准备充分、考虑周全,直播很顺利,中途没有出现波折。被告人在主审法官的庭审教育下,真诚悔罪,1400万网民在线观看,远远超出传统庭审的旁听人员的规模,很多网友在线评论,庭审起到很好的以身说法、打击犯罪的教育意义。
记者:好的,感谢陆院长的详细介绍。我们期待港闸法院在您的带领下,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共同将这些工作品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