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位于江苏省南通国际家纺城的家纺企业也遇“寒冬”。企业如何化“危”为“机”?近日,在“南通企业家日”前夕,一场家纺企业家沙龙如期进行。
来自通州区检察院的检察官顾艳霞和5名业内专家一起,与100多名家纺企业家“面对面”直接对话,网络直播也线上“走起”,10万多名网友在线观看。作为世界第三大家纺市场,南通家纺企业面临原料供应和价格波动、消费市场需求变化、品牌价值重新评估等一系列挑战。相关企业家直奔主题,反映行业心声。“生产他人品牌床上用品,是不是赔点钱就可以?”南通某家纺企业负责人反映,疫情意外带动“网销”,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假名牌”床上用品被直播带货,损害知名家纺企业品牌价值。
“生产和销售他人品牌的床上用品的行为都是违法的,达到一定标准还会触犯刑法。疫情期间,我们理解企业家们很难,但诚信合法经营大家始终不能忘。”检察官的回答让企业家们频频点头,对此表示认同。
“今天,我也长知识了!”负责网络直播的“通州在线”小编也忍不住互动评论。
随着交流的深入,企业家沙龙现场的气氛越来越活跃,纷纷把焦点聚焦到家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热点法律问题上,检察官与企业家们你一言我一语,碰出了不少思想的火花。
沙龙活动结束后,顾艳霞又与相关企业家就企业如何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加盟商销售假冒品牌床上用品如何确定司法管辖等进行了个别交流。顾艳霞表示,她已经把企业提出的问题和诉求一一记下,凡是能够解决的问题检察机关一定解决好,确保事事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