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全局青年民警综合素质能力,营造全局上下崇尚阅读的良好氛围,激发全警学习热情,4月23日上午,分局在八楼阅览室举办“开卷悦警心,书香润警营”书香警营读书日活动。
会上,分局青年民警代表每人推荐一本自己阅读过的好书,交流自己阅读的所思所感,分享自己阅读趣事、学习心得,学习交流氛围浓烈。
—— 新开所 鲁一民
今天用《论语》做楔子,结合公安工作,和大家拆文解字,把读书二字的四层含义和大家分享,谬误之处敬请斧正:
第一层叫“书亦非书”。是书也不是书,即读书不只局限于书本身。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读诗三百篇,让他从政,不能掌握,接待宾客,不能对答,虽然读书多,又有什么用呢?读书的本质应当在理解,在吸收,在实践,在修身正己,在行之以身,让书成为老师,成为准绳,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第二层叫“非书亦书”。不是书的也是书,即要学的不止有书上的知识,方方面面都需要学习。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公安工作,方方面面相互融和,外勤做过内勤,去清查知道拍些照片记些数据,内勤做过外勤,写材料的时候才能紧贴实际不会闭门造车,业务强的同志思想也过硬,才能服从组织安排,而非刚愎自用,尾大不掉。个人是个多面体,集体才容易拼到一起去。
第三层叫“非读亦读”。不光是读书,也有别的东西可以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向外勤能手学办案,学群众工作,向内勤达人学写材料,学拍照宣传,听先进事迹内心受到激励,看反面典型懂得清正廉洁。当然也可以反着读:他提前下班了,我也要早退;他上班玩手机,我也玩一会;他睡到10点半,我才睡到10点;他也不干活,凭啥叫我干。这个读书技巧,不知道大家学到了没有。
第四层叫“读亦非读”。达到读书的效果也可以不用读书。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好贤德胜过女色,养父母能尽力,干公事能尽职,交朋友言而有信,他说没学我也觉得他学过了。作为年轻的基层民警,虽然每年的工作重点都有新说法,但末端的工作其实变化不大,无非就是那些偷骗打人、清查维稳,万变不离其宗,我们都知道怎么做最好,可能只缺最后一步,脚踏实地去做。
诸位,知之易,行之难,与君共勉,未来可期。
—— 三余所 程诚
读书能修身,书香能致远,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好书,交流感悟。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是《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中篇小说中的杰出代表。小说讲的是一只名叫巴克的南方犬的故事。巴克原本是法官米勒家的一只家犬,在当时阿拉斯加淘金热是影响下,巴克被园丁偷贩出去,迈上了艰苦的淘金之路。期间它一点一点向野蛮退化,同时也战胜了一个一个对手,成了队伍中的领头狗。后来,巴克的主人一个个更换,同伴一个个累死,苦役越来越重,直到最后它遇到了桑顿,并与桑顿结下恩情。不幸的是,在淘金的过程中,索顿被印第安人杀死。狂怒之下,巴克咬死了几个印第安人,为主人报了仇。这时恩主已死,他觉得对这个人类社会已无所留恋。最终,他回应自身的本性,回归吧野性,回归了大自然,从此与狼为伍,过着原始动物的生活。
读完这篇小说,萦绕在心间的是久久的感动。为巴克,为戴夫,为巴克的一个个主人,也为时不时呼唤着巴克的那种野性。巴克的野性在冰天雪地中一次一次残酷的杀戮中赤裸裸地被唤醒,在“棍棒与犬牙法则”下,巴克注定要做一名领导者的,从队伍的领头狗,到群狼的首领,从一头温顺的狗到一头充满野性的狼。
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告诉自己,只有自己强,才能不被别人比下去,才能在社会中立足。作为一名公安民警,我们更要培养自身的狼性。
面对新时代公安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狼性”内涵,贵在忠诚品质,强在拼抢血性、胜在坚韧意志、重在团队精神。以勇攀新高、跨江越海的实际行动答好新时代南通发展“四问”。
—— 北兴所 施鑫赟
随手翻书,就像燕子穿过炊烟,虽然身影转瞬即逝,但翅膀上已经沾上了风尘。也许是无意的翻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大多数的积淀都是在随手翻书处。书读到最后,就是骨子里的渗透。春日的阳光,洋洋洒洒。仿佛是书中的字句,从远古到近代,穿过时空,恒古不变。读书,是一种美好的情怀,趁着春风不燥,年华未老,确应该拿起书来。
《破冰行动》是最近非常火的缉毒题材悬疑刑侦剧,作为一名公安民警,我自然不会错过。与电视剧相比,吸引我的却是那本同名小说。因为文字的魅力可以启发读者独立地思考,能让我更深入地感受到现实意义。
林耀东在视察中说:“说句不见外的话,我一直想交李局您这个朋友。”李维民挑眉看向林耀东道:“哦?”林耀东迎着李维民的目光道:“我知道,李局是有抱负的人。”李维民并不否认,他转过头再次看着楼下的村庄,纠正道:“更多的,是责任吧。”林耀东也随着李维民的目光朝外看去:“不瞒您说,我和李局一样。有一句话说——只有英雄,才能惜英雄。”李维民摇摇头:“什么英雄,公仆罢了。”
指尖跟随着作者鞭辟入里的分析层层深入……这是一场棋逢对手的会面。林耀东太老道了,是一个拥有政治思维的毒贩。先向李维民展示塔寨村宛如堡垒攻之难破的村落布局,再用“交朋友”之名不动声色地诱他入局,随即又送来一顶“英雄”的高帽。三次出招,行云流水,马云波、陈文泽岂不是就是这样被套住的?然而李维民就是李维民,用“公务”对应“朋友”,用“公仆”对应“英雄”,见招拆招,稳如泰山!如何在刀山与蜜糖间滚过无数遭,却始终保持清醒与强大的头脑,这真是一道难题!正如蔡永强所说的:缉毒警察有两点无奈,一是面对亡命之徒,不光是自己有生命危险,自己的搭档、朋友乃至亲人都有危险。二就是糖衣炮弹的诱惑。毒贩送上的不仅有致命的子弹,还有金钱、美女乃至权力。
当我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书本中,不免会有带入感,我在想:如果是我,长时间面对林耀东深谙人性弱点的威胁与利诱,是否还会无动于衷?字字珠玑,发人深省,我从中读到了人性中的清白与欲望,矛盾与挣扎,这些远比一个固定的脸谱或人设来得更加真实和泛起波澜。但是在现实中如果心理失衡,那就离深渊不远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真相,但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真相”,这就是读书带给我关于人性的解读。
于卷宗堆里伏案,在线索之间穿梭。常年的奔波和办案,公安工作的疲惫感必然有所伴随。法条在我们心里的答案不是唯一解,公序良俗的考量,罪恶深渊的评判,些些许许,放缓脚步,感受一下读本上那些文字的舞蹈绽放出的人性光辉,更好的警醒我们不忘初心,做好一名人民警察,守卫正义。
“春意渐浓时,读点诗书”。人,总得有点读书的情怀。试着把自己放逐在一本书中,去度过一段独处的时光,你会发现无尽的是那颜如玉与黄金屋,可以望见春天的花开柳绿,春光的熠熠生辉。“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复杂的世界,用一颗宽容心去对待,在书中寻找的美好情怀,累积成光阴里的菩提,根植于心间,与世界温柔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