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皋市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位女法官,她在任职期间多次办结旧案,被大家称作是“老赖克星”。在前几天,江苏高院所下发的《关于对全省法院2018至2019年度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记功的决定》中,她更是成为了整个南通地区惟一被荣记个人一等功的法官。这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法官,就是如皋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专职委员周云。
记者初见周云,只见她剪着利落的短发,穿着制服,看起来雷厉风行。今年53岁的她,在担任如皋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之前,曾经当了6年的执行局局长。在那期间,她始终冲在执行一线,一批多年推动不了的案件在她手上得以执结。
周云回忆:“我2013年3月来到法院执行局,之后没过几天,有个市民背着被子,就坐在我办公室不回去。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他老婆借钱给人家,人家没还,现在他患了胰腺癌,要钱看病。我在调查后发现这起案件实际属于执行不能的情况,客观上没办法来解决这个事。当事人的老婆借了十几万块钱给被告,被告夫妻俩欠了好多钱,逃之夭夭找不到人了,而借款担保人是高血压,也不能把担保人送去拘留。”
在面临执行困难的情况下,周云并没有放弃,而是从人性化的角度思考,想方设法帮助当事人解决困难。周云介绍:“我们找其他的途径帮他办低保,找民政部门帮他报销医疗费,另外我们通过司法救助帮助了他。担保人不愿意给钱,我就联系镇上的矛盾调解中心进行调解,一直从早晨调解到下午四点多钟,把这个事情调解解决了,担保人答应可以拿一部分钱出来还给当事人。”
这起案件,让初进执行局的周云深刻地体会到了办案过程中的执行难问题:“过去我对执行工作不是太了解,认为执行工作不需要多少法律知识,但事实上执行工作检验的,是一个法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好法官不仅需要有法学理论水平,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只会谈法律,不能解决问题,就是纸上谈兵。法院的判决,判决书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判决怎样才能落到实处。打通老百姓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远远比审理的过程还要更重要。”
去年5月起,周云告别执行岗位,转而分管诉讼服务中心、速裁等工作。面对新岗位提出的新要求,周云选择了直面这份挑战:“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行政这方面的案件,但是现在我分管这块,肯定要做行家里手。不间断的学习和努力,正是周云在工作中成绩斐然的秘诀所在。因为工作成效明显,她分管的两个一站式建设被省院作为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并被推荐参加全国示范法院的评比。
面对繁重的工作,周云却从不抱怨,也不会偷懒。对于周云来说,这是一份她喜欢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今年是周云进入法院工作的第30年,一路走来,她将接手的每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好。周云说:“我想尽自己所能,做好分内的工作,能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在今后的工作中,她还将继续保持高昂斗志,不断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