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剑-2020”行动开展以来,淮安市公安局紧盯当前突出的通讯网络诈骗犯罪,聚焦打击、整治、防范三个环节,全力开展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治理行动。全市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破案、抓人、止付、冻结银行卡四项指标,分别同比上升480%、150%、283%和459%,劝阻受害人2.1万余次,避免损失6000余万元。
为确保打准打狠,市公安局坚持高位组织,统筹推进专业化打击队伍建设,在做精做强市级反诈中心的基础上,制定县级反诈骗中心建设标准和运行机制,强力推进县级反诈中心建设。今年共指导新成立7个县级反诈中心,遴选74名专职民警入驻反诈中心,建立完善“市、县、所”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三级梯队,先后侦破部、省挂牌督办重大案件8起,带破外地案件2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3名,捣毁15个专业诈骗团伙,扣押涉案资金1600余万元,通讯网络诈骗破案数、抓获数同比上升480%和150%。
在重拳打击的同时,我市警方切实加强源头治理,针对黑灰产业链问题,积极会同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完善联动工作机制,成立联合工作组,扎实开展涉案银行卡、电话卡“两卡”整治工作。通过定期向人民银行、通管办通报涉诈“两卡”数据,督导各单位加强开户管理工作,堵住涉诈银行卡、电话卡开户漏洞,并实时监管异常对公账户动态,截断资金转移途径。同时,依托联合工作组,协调全市各商业银行对三类对公账户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涉案账户的快速冻结。
此外,我市警方充分发挥基层治安网格作用,及时将相关涉案线索根据户籍地、营业地推送属地辖区网格,安排责任民警上门见面约谈,检查营业场所,约谈房主签署承诺书。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行业和人员管控,重点对相关中介公司开展检查,约谈公司负责人,对违法违规公司开展清理,将重点人员纳入管控。“云剑-2020”行动开展以来,抓获黑灰产业作案人员13名,捣毁团伙2个,查获涉诈“两卡”346张。
针对通讯网络诈骗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的特点,市公安局坚持预防为先,情报导宣,将通讯网络诈骗宣传与研判工作做到无缝对接,创新建立快研快宣机制,每日对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区域、对象、手法等进行研判分析,深入分析易受骗人群、职业、上网习惯、交易特点,在研判基础上分类采取宣传对策。从新型手段发案到发出针对性宣传预警不超过48小时,做到当日研判当日出宣传成果。
工作中,公安部门突出青少年、流动人员、老年人等重点群体,深入居民小区、车站、超市、企业、校园等场所,通过发放宣传单、LED屏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防范工作,共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同时,强化警企联动,落实全民宣传责任,与社区街道、银行、相关行业部门等建立联系,及时通报预警诈骗警情。在银行网点设置防范提示,开展普及宣传和重点培训,指导督促银行保安加强网点巡视及防诈骗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