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公安局盱眙县公安局每日110电话呼入量约1000起,其中噪音扰民、物业管理、土地纠纷、咨询投诉等非警务警情占比高达27%,这些不能不去、去了却又非公安机关职能管辖的事务,民警压力大,群众不满意。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改革攻坚的持续深入,各种矛盾面广量大、交织叠加,公安机关唱“独角戏”的局面愈发明显,“单打独斗”成为常态,基层警力负重前行、压力倍增。此外包括公安机关在内,一线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人力少、事务杂、疲于应付等情况,一些小问题、小纠纷常常无人过问。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盱眙县充分把握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的时代变化,紧扣社会治理工作脉搏,按照“融合才能强大、一体方可制胜”的思路,将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2345政府热线服务中心与110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进行整合,建成既管治安又管治理的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县级社会治理指挥工作融合发展、集成超越的新路径。
做好力量整合
成立全县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将各单位原有71名工作人员全部集中办公,由联动指挥中心统一行使调度职能,做到统一对内管理、统一对外指挥。中心所有人员工资考核、日常运转及其他经费统一纳入县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到位,软硬件技术装备以及各项建设事项统一由县政府专项研究解决。
突出优化机制
一张网格管治理。将综治、公安、城管、信访等部门涉及事项全部嵌入网格,将“人、地、物、事、组织”信息纳入749个网格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联动共治、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个号码管服务。整合非紧急类热线39条,对于110受理和网格巡查发现的相关事项,直接转“政务服务一号答”办理。实现热线电话、平台、微信、网站、微博等全媒体统一受理,扎口交办。
一个机制管联动。制定社会治理网格联动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严格落实值班备勤和响应、到场、处结、反馈职责。实行“受理汇总、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考核评价、研判预警”六步闭环运作,形成统一调度、扁平指挥、上下联动的有机整体。
一个平台管指挥。实行 24小时值守,统一接受信息、统一开展研判、统一交办指令、统一联动指挥、统一跟进结果。
一个体系管评价。实施民意调查“全访评”,对相关单位履职、各类事项处置等工作进行回访,征求意见建议,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态,进一步促进联动指挥中心在化解民生诉求及处置各类不安定、不安全、不稳定苗头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
实现大提升
指挥效率提升。联动指挥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下,通过多个部门、多个平台、多个渠道上报的信息,实现了统一受理、处置、跟进,以公安指挥中心为主导,政府其他部门协同的联动指挥中心平台,消除了各部门之间遇到需各部门联动处置的事件难以协调推进的现象,实现了工作责任有落实、工作状态有跟进、工作成绩有记录的良好格局。
治理成效提升。联动指挥中心运行后,全县非警务警情由联动指挥中心分流交办到各镇街、各职能部门。2019年以来,中心共接报非警务警情6300起,同比下降28%,其中涉及城建、城管、民政、信访、司法、应急管理、综治等矛盾纠纷及安全隐患的非警务警情经联动指挥中心平台梳理下发交办相关责任部门处置,办结率高达97%。
多方满意度提升。联动指挥中心运行后,针对群众反映的各类民生诉求难题,中心及时汇总并提请县委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和工作时限,推动高效解决,实现了党委政府、基层民警和广大群众多方满意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