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市政法单位 > 淮安
淮安律师“输血+造血”接力援藏
2020-08-24 12:11: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近日,江苏群汇知缘律师事务所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设立群汇知缘法学院,下设群汇知缘西藏班。贴合藏区需要,开设专门法律课程,由淮安市司法局、律师事务所提供专属实习岗位,每年为西藏地区培养法律人才15-20人。

  淮安市以联合高职校开设“西藏班”的形式,开启“法律援藏”新探索。这批人才毕业后,将返回藏区从事司法或法律服务工作,成为当地法律职业领域的专业力量。

  志愿服务,律师援藏“输血”

  淮安律师援藏有着优秀传统。

  2013年11月,司法部发出组织律师赴西藏无律师县开展志愿法律服务号召,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名海立即响应,作为全省首批成员赴西藏察隅县开展法律服务,成为淮安援藏律师“第一人”。

  在察隅,王名海克服高原反应、心理孤独和周围群众不理解,先后5次穿过被誉为“死亡之路”的通麦天险,骑着自购的摩托车,背着自制的法治宣传单,举办普法讲座等宣传活动64场次,惠及干部群众5500余人次,足迹遍布察隅县所有乡镇及60个村,行程近万公里;提供法律援助80多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款23.5万元。其间,根据王名海的倡议,淮安市司法局、律师协会共为藏区77个贫困中小学生募集学费10.8万元,衣物1600余件。淮安援藏律师的公益善举受到中央、省、市政法机关高度赞誉,王名海受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嘉奖,被评为全国优秀律师、江苏省第三届“十大法治人物”。

  自此,淮安律师公益援藏的“接力棒”一棒一棒地传下去。今年,江苏在全省招募10名律师援藏,淮安多名律师主动报名,金明章、陆瑞、李艳等三名年轻律师通过选拔,再次踏上援藏之路。

  人才培养,启动“造血”机制

  此前,淮安律师公益援藏以法律人才输出、赴西藏开展法律服务为主。如果说,这是一种“直接输血”的援助方式,有效缓解藏区法律人才缺乏的难题,那么,江苏群汇知缘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桂前想得更超前、谋得更长远、想做的更多。

  有着浓厚援藏情结的朱桂前也是一名援藏老兵。2016年,他带领江苏群汇知源所四名律师,作为第二批援藏律师开进西藏,赴波密县开展为期一年志愿服务。亲眼见到藏地法律服务人才匮乏后,他就一直想着如何为藏族人民做点什么。

 

  善的种子埋在心底,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开花结果。今年5月,朱桂前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该校每年从西藏地区招收60-70名学生,毕业后返回当地就业。由此他想到江苏群汇知源所拥有50多名律师,教授、博士、硕士10余名,具有较强的法律教学能力。“利用专业特长为西藏培养法律人才,不正是藏区最需要,也是我们最擅长的吗?”

  说干就干,他立即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联系,并很快达成一致意见:成立群汇知缘法学院,开设西藏班,定向招收西藏学生,启动法律援藏“造血”机制,实施人才培养式输出,填补当地法律人才缺口,让藏地法律人才“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从根子上缓解藏地法律人才缺乏问题。同时,该所还向西藏班捐资10万元,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保障西藏班学生顺利在淮安学习生活。

  党建引领,公益背后的力量

  一条“援藏”公益路,淮安八名律师接力走六年,从单纯的志愿法律服务到合作培养藏地法律人才,法律援藏的方式在变,淮安律师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公益情怀一直未变。这背后,活跃的是一个个支部、一个个党员的身影。

  近年来,淮安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律师党建工作,将其植根律师事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切实发挥律师行业党委的龙头带动、律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王名海和朱桂前都是所在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他们的公益善举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年轻律师,八名援藏律师中有五名党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年轻律师在援藏欢送仪式上向党组织现场递交了入党申请。

  此外,淮安市司法局还将公益事业、志愿服务作为律师队伍建设、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适时开展律所主任述职、公益服务竞赛等活动,成功打造“律企同行”“巾帼律师公益联盟”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公益品牌,“党建引领、律动淮安”被淮安市委组织部确定为重点党建项目。淮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东明说:“淮安律师六年援藏展示了广大律师无私公益情怀,援藏方式多元化探索则开辟出法律援藏新路径。我相信,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淮安律师的公益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