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法官很了不起,在面对客观上确实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时,没有选择‘各打五十大板’了事,而是通过做了大量的专业工作,最终给出了毫不含糊、绝不打马虎眼的判决,这样的判决结果为社会树立了正风正气......”7月16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涟水法院审理的一起典型案例,央视名嘴张越以栏目主持人的身份,对该案承办人陈永海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据悉,孙某于2019年3月3日上午10时左右到涟水县黄营镇北集街买菜,期间不慎将戴在手上的金手镯丢失。当月5日,孙某得知徐某于其丢失手镯当天的11时左右在北集街一猪肉摊前捡到一只手镯,并展示给猪肉摊主许某等人看,展示完徐某便把手镯装进口袋回了家。随后孙某想方设法与徐某取得联系,要求徐某归还手镯,徐某及其丈夫谭某虽承认捡到手镯是事实,但拒不承认徐某捡到的与孙某丢失的就是同一只手镯,且谭某称当天手镯已经被其扔在了池塘里。3月7日,原告报警,经派出所协调未果,后谭某把自称扔进手镯的池塘内水抽干,并请人用金属探测器在池塘查找,均无果。至此,孙某与徐某、谭某争执不休,孙某被迫无奈,将二人告上法庭。
涟水法院受理后,承办人陈永海感到案件很棘手,通过调查和不断总结,如何证明原告丢失的手镯就是被告捡到的手镯成了案件的争议焦点。面对结案压力,承办人并没有选择简单调解或者“和稀泥”的方式,而是以还原真相为根本目的,通过耐心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此时间的描述、不断大量走访相关证人,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最终果断作出判决:被告徐某、谭某返还原告孙某同等质量的千足金手镯一只,若不能返还,则应向原告孙某按其手镯购买价原价赔偿13563元。事后问及承办人在面对较大结案压力,此案审理中为何非要“舍近求远”时,陈永海说:“做法官一定要有良知,结案率是衡量一个法官是否优秀的指标之一,但办案质量更是基础啊,这个案件的审结如果能让部分人真正明白什么叫拾金不昧,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风正气做哪怕一点儿贡献,那我做付出再多也值了。”
陈永海正是凭着这份良知,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案,2017年以来,其承办的案件中无一起因主观原因被发回重审,2020年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